3月18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耀斌,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夏先德,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宣昌能,银保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曹宇出席并围绕“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发表主题演讲。
在本次会议中,四位官员分别从宏观政策视角、财政政策视角、货币金融环境视角、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视角谈到对全球经济金融变局的认识,以及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史耀斌: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高效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耀斌表示,面对全球变局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善于化为危机,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方面要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高效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另一方面,在努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
史耀斌表示,未来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稳底盘,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努力扩大内需,在经济的恢复发展中同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和意愿,逐步形成消费拉动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扩大有效投资,选好投资方向,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性金融等的作用,撬动和带动民间投资。
二是畅渠道,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加强制度性的开放顶层设计与国家发展战略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更好地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与国际市场对接规则、协调规制,发展好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加大财税帮扶力度,提高中国企业打入海外市场和供应链中高端的能力,提高参与和构筑全球供应链的主动权。
三是强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加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坚决遏制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垄断格局,推进相关行业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套构建中国特色重点领域的治理框架,完善法律体系。
四是促活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协调。加强参与标准、法律、物流、货币等领域国际循环支撑体系建设,特别是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税收改革和全球税收治理。
夏先德: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落实5%左右增长目标
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夏先德表示,为落实好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
“加力主要是适度地加大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夏先德指出:
一是在财政支出上强度加力。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万亿元,增长5.6%,赤字率按照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财政赤字3.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
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同时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运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支持地方正常融资的需求。
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的力度。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这些转移支付重点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确保兜牢兜实基层的“三保”底线。
“所谓提效就是要提升财政政策的效能”,夏先德表示,一方面,要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的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和社会政策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宣昌能:相信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会更加凸显
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宣昌能指出,近年来,经济保守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等有所抬头,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形成了不利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给财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宣昌能称,近期,美欧个别少数银行业机构暴露出的风险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在产生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内因影响。过去长期低利率环境使部分金融机构习惯于在利率低波动性环境下摆布资产负债,缺乏对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的预期和敏感性。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特征使其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并最终引发风险。
宣昌能表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中国市场的开放、稳定与发展,给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机遇与选择。近年来,中国的利率水平总体比较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并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增强。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我们相信,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也会更加凸显。”宣昌能说。
他还表示,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领域具备较多和较好的投资前景。气候风险是全球化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绿色发展是一个团结性的因素,环境、社会及治理、可持续发展领域,能够汇聚全球普遍共识。绿色金融发展为全球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新的空间。
曹宇:主动回应外资金融机构诉求,激活在华外资机构发展动力
银保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曹宇表示,未来银保监会将推动金融业制度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对表,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而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中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曹宇表示,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银保监会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对表,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制度型开放水平。中国与14个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于去年正式生效,该协定代表了目前中国金融领域开放承诺的最高水平,为扩大制度型开放打下了良好基础。接下来,银保监会还将主动对照《全面与进步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规则,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
二是推动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近年来,银保监会主动对接国际监管规则新标准,开展银行业保险业资本监管改革,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已经发布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未来我们还将在气候变化、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大家共同关心的领域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尝试。”
三是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银保监会将在内外资一致的基础上,主动回应外资金融机构的诉求,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激活在华外资机构的发展动力,促进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