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6家信用评级机构收监管罚单 专家建言信用评级需强化独立性

本报记者 彭妍

近日,央行对一批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公示,包括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信用评级机构被罚款,罚款金额合计3446.645万元;另有多名相关负责人被警告及罚款。此次被央行开出罚单的6家评级机构中,有3家机构被处罚金额均超过700万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6家信用评级机构被罚以及对评级机构出具的大额罚单,表明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和业务要求在显著提高,准确、独立和公正的信用评级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抓手。这也显示出监管机构对于维护金融市场公平、透明和稳定的决心,防止评级机构可能出现的误导性评级。此外,这还是对其他评级机构的警示,要求相关机构更加谨慎、公正和独立地提供信用评级服务。

信用评级机构遭重罚

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4年首批行政处罚公示,涉及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评级机构。

记者梳理罚单内容发现,此次评级机构涉及的违法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办理备案、未按照法定评级程序及业务规则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涉及违反独立性要求、涉及违反一致性原则等行为。其中,未按规定办理备案和违反一致性原则是被罚信用评级机构中最普遍的违法行为。

从处罚金额看,此次被央行开出罚单的6家评级机构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3家被处罚金额均超过700万元。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这三家评级机构被罚从600多万元到200多万元不等。

从此次央行处罚的名单来看,其中不乏排名靠前的评级机构。谈及此次对评级机构出具的大额罚单,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央行对6家大型评级机构进行处罚和追责,是迄今最严厉的一次处罚,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严监管信号,体现了我国监管层对评级市场乱象严格监督,全力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资本市场合理秩序的决心。从长远来看,央行对评级乱象的及时严厉整顿,将督促评级机构加强业务规范性、公平性、客观性,有利于促进形成公平竞争、良性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未来我国加强对违规信用评级等市场行为监管将是大趋势。

确保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服务性中介机构,其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帮助投资者解决信用不对称问题,提供信息参考、提高市场效率、促进价格发现等。但目前,国内评级机构也面临价格内卷、客观性不足、公信力不强等问题。

在吴丹看来,目前某些评级机构由于牵扯利益关系对信用评级不公允、信息披露不完整等,不仅违反了独立客观等基本原则,还会为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埋下隐患,从而进一步损害投资者利益。

田利辉表示,信用评级机构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评级结果有时存在偏差和不公正,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有时会掩饰评级方法存在的不透明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由于评级机构与被评级对象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有时评级机构独立性和公正性不足,导致评级结果偏离真实情况。在应对复杂金融产品和新型金融业态方面,评级机构能力有限,往往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信用评级机构主要存在业务发展不规范,在信用评级中独立评级不到位,信息披露不规范,对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管理等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

吴丹认为,未来信用评级机构应及时审查现有业务操作,更新陈旧不合规的体系标准,加强信用审查人才的培育,更好地服务于金融市场和投资者利益。

田利辉建议,信用评级机构需要提高评级方法和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让外界了解其评级依据和逻辑。同时,评级机构应该避免与被评级对象之间的利益冲突,确保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此外。评级机构应该加强研究和开发,掌握新型金融产品和业态的特点和风险,建立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编辑 闫立良)

标签: 山西财经
浏览:276
日期:2024-02-18来源:财经要闻分享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