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42.24万亿元,广义货币(M_[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9.7%、9.5%。
记者从调研了解的部分主要大行数据看,2023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30%至40%,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虽然有所减少,但更多信贷资源被配置到支持形成新质生产力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928亿元。
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是全年社融规模增量的主要拉动项。数据显示,2023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22万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2.4%;政府债券净融资9.6万亿元,同比多2.48万亿元,占比达27%。
市场专家指出,2023年,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相当有力。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总量指标要有更多元视角,2023年末M_[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9.7%、9.5%,均好于名义经济增速。在房地产市场发生重大转型、提前还贷增多、且涉地方债务融资减少的情况下,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保持这样的金融支持力度殊为不易。
2023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新增信贷投放基本符合业内人士普遍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说明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
2024年,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诸多挑战,稳货币稳信贷挑战随之增多。2023年12月末,M_[2]余额与狭义货币(M_[1])余额的同比增速分别为9.7%、1.3%,二者的剪刀差较上月有所收窄,但仍处历史高位,反映出当前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尚需恢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市场专家认为,“灵活”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坚持以我为主,在内外部环境仍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及时进行政策响应,平滑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更为稳健中性,更加关注价格和预期因素,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贺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