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下称《报告》),对2022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显示,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基本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0%,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运行。
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切实改进金融服务。一是全力以赴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二是稳妥有序推进风险处置,三是持续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四是全力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五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风险,六是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指出,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国际方面,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持续,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发达经济体加息外溢效应继续显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国内方面,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国内需求相对不足,部分领域存在风险隐患。
《报告》提到,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下一步,金融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
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完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金融机构及股东、实际控制人,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各方责任,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重大风险处置机制。发挥好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职能,稳步推进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积累和规则制定工作,推动金融稳定法早日出台实施,健全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对跨行业、跨区域和跨境风险,加强监管协同和上下联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