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22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会议强调,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做好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抓好“三农”工作等八方面工作。
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
本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释放积极信号;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
提质增效,主要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六个方面下功夫,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会议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要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对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更加注重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落实化债举措在当下部分地区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尤其重要。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可以通过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或者通过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等方式,严防政府违规担保构成新增隐性债务。
记者注意到,此前,《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应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明确收费渠道和方式,项目经营收入能够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具备一定投资回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融资室副主任李泽正表示,新机制强调“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要求项目经营收入能够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具备一定投资回报,有助于从源头上防范新增地方隐性债务。
此次会议提出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何深意?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去化债,通过增强经济活力、保持经济的增速,使债务占比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要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此外,从明年来看,利率水平有望逐渐走低,这对于地方债务置换而言也是一个有利时机。
施正文表示,一些地方存量隐性债务规模较大,要解决存量隐性债务问题,建立化债长效机制非常重要。一方面,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债务管理,比如通过协议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不可单方面违约;另一方面,在处理债务问题时,政府应该与投资者和项目方平等协商,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债务问题。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好发挥各地监管局作用,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切实提升财会监督效能。要加强财政管理,深入推进财政法治体系建设,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会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强化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要积极稳妥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白彦锋表示,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方面,财政预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发挥好财政政策跨周期调节作用,离不开中期财政规划和中期财政管理。财政预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财政支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会议在部署明年积极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时指出,要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
与此同时,要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此外,要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需求,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会议提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力支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落实完善相关财税政策,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和完善环境税收政策、政府绿色采购等制度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十三五”以来,我国以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多税共治”,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系统性税收优惠政策“多策组合”的绿色税收体系框架构建形成。政策设计既注重对生态保护、创新发展的激励,又强化对破坏生态、粗放发展的约束,还积极推进减税降费,释放政策红利,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阳平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在投资和消费信心有待提高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低碳、零碳、负碳领域,是通过“双碳”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落实,有利于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比如要实现碳中和,储能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储能成本仍然比较高,这就需要财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技术更快迭代,促进技术创新发展。” 阳平坚说。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董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