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明年经济稿子的首位,这释放出什么信号?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未来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围绕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进行了专访。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紧密关联
NBD:与去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措辞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放在明年九项重点经济工作之首,您认为这有何深意?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 图片来源:受访者
盛朝迅:创新引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发展核心技术,进行价值链升级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只有人力资本雄厚、创新能力强大,才能通过自主创新掌控产业核心技术,推动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升级,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位置的高端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就是要突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着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合力。
NBD: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
盛朝迅:新质生产力是指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等要素紧密结合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人类改造自然手段和方式的明显进步,是先进生产力替代传统生产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过程,代表着生产力水平质的跃迁。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也是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形成过程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紧密关联、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发展的具体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科技与产业结合形成的产物。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兴起、不断壮大的过程。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科技创新特征扎根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之中,并以新产业的壮大升级实现生产力跃升。
可以这么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领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有利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速涌现,促进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活力充分释放,构建顺畅的“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高素质劳动者和产业基础,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企业家才能,加快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新产业新动能。
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为重点打好“强基、韧链”组合拳
NBD:会议提出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您对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有哪些建议?
盛朝迅:要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为重点,打好“强基、韧链、优企、提效”组合拳,切实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构建完善自主产品应用生态,提高产业链质量效益和控制力。
一是突出“强基”,着力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为此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建立完善产业基础能力动态评估机制,健全产业政策长效支持机制,优化产学研一体化攻关机制,建设全产业链协作机制,完善产业基础领域人才活力激发机制,通过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加大产业链核心环节扶持,努力锻造长板和优势环节,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加快提升。
二是着力“韧链”。
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和关键产品,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推动采购来源多元化,运输通道多元化,产业链合作网络化,多元化、网络化,切实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三是聚力“优企”,增强企业主体地位和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通过改革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需求,加大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和集中攻关。
与此同时,要加快培育一大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
四是注重“提效”。
要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推广绿色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要推进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增强中国产业链发展的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科技强链,加快塑造中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