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国家发改委重磅发声!事关中国经济和民营经济

本报记者 杜雨萌

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人、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负责人分别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民营经济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要点速览:

前三季度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

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宏观政策仍有较大空间

民营企业推动经济恢复向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前10个月民间投资增速同比增长9.1%

30家左右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附全文: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未来发展前景光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同志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答记者问

问:临近年底,国内外各方面高度关注中国经济运行情况。请问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预期?

答: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就业物价基本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宏观指标表现较好。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与主要经济体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就业形势总体改善,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较2月份高点回落0.6个百分点。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生产供给稳步回升。农业生产形势良好,预计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工业生产有所加快,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服务业增势良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9%,前三季度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市场需求较快恢复。消费热点亮点明显增多,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2%。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前10个月制造业投资增长6.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3%。质量效益持续改善。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前10个月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63.7%、26.7%。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恢复向好,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降后首次由降转增。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9%,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市场信心不断改善。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连续2个月上升。国际主流声音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分别将2023年、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4.2%上调至5.4%、4.6%;经合组织(OECD)近期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1%上调至5.2%。

展望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一是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这些都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是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中国是全球规模超大且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潜力巨大,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开辟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新型城镇化发展也将为需求扩大注入活力。三是拥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还有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将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四是拥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动力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都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是拥有较大的宏观调控政策空间。中国宏观调控体制更加完善,政策储备工具不断丰富,在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宏观调控经验不断积累,宏观政策仍有较大空间,将为驾驭各种复杂困难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战胜困难挑战、顶住下行压力,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并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民营经济向好发展趋势持续稳固——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负责同志就民营经济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问:如何看待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态势?

答: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7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开发布,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落地实施,推动民营经济向好发展因素持续累积,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民营企业推动经济恢复向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一方面,对促进外贸贡献进一步凸显。今年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比进出口总额增速快6.2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成为稳外贸的突出亮点。

另一方面,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速较快,前10个月同比增长9.1%。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较上年末提高2.6个百分点;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

问: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哪些新的特点?

答: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民营经济运行呈现新的特点和亮点。

一方面,民营企业扎根生长的巨大潜力进一步释放。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景气指数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重回上升区间,多个分项指数和分行业指数上升明显,是引领经济恢复向好最活跃的经营主体之一。民营经济是感知经济趋势最具敏锐度、引领经济向好最具创造力的生力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从不起眼的“小不点”长成担大任的“大块头”,涌现一批“小巨人”“隐形冠军”甚至世界一流企业,30家左右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生来就是闯市场、搞创新的,从模式创新、应用创新、集成创新开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勇闯创新无人区。据统计,民营企业贡献了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著。全国工商联数据显示,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看,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10%的企业175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的企业8家,414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432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此外,九成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从不同层面实施或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

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落地情况如何?

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抓紧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政策合力正在加快发挥作用。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调查显示,对宏观经济、营业收入、市场需求、对外贸易等持乐观预期的民营企业占比提升,民营企业市场预期与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精准发力,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

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聚焦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加强法治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积极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在环境上解压、在帮扶上解渴,坚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全心全意为民营企业服务,让民营企业事有处办、理有处讲、难有处解、愿有处达,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编辑 郭之宸 才山丹)

浏览:488
日期:2023-12-07来源:早间财经要闻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