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捷宁 见习记者 杨笑寒
近期,多个重大铁路项目进入通车倒计时。9月4日起,沪宁沿江高铁进入满图试运行阶段。8月31日,福(州)厦(门)高铁正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8月29日,广汕高铁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此外,部分项目如昌景黄高铁等按照年内通车目标顺利推进,已进入试运行前一阶段——联调联试阶段;成宜高铁、津兴铁路、丽香铁路、叙毕铁路、甬金铁路等多个项目建设也已接近尾声。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工作会议,2023年预计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
“铁路作为我国传统重大基建项目,始终是政府扩大投资、拉动经济的主力。”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特别是我国高铁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后,铁路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有效打通了中国铁路网、经济网,极大促进了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力促进和激发了人才、资金、资源等市场要素流动,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以来,重大铁路项目投资建设扎实有序推进,进一步织密铁路网,助力区域互联互通协调发展。数据显示,1月份至7月份,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13亿元,同比增长7%。此外,我国西部铁路建设共完成投资1093.55亿元,占全国铁路建设投资的44.5%。
张依群表示,高铁线路的进一步延伸和铁路网建设布局的重大突破,可以联通一些重点经济区域,实现京津、宁乌等城市群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和加快发展,同时打通西南等边远落后地区交通困难的瓶颈,带动这些地区旅游、消费和产业培育。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重大铁路项目建设是经济和社会优化发展、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铁路投资建设活动可以直接增加国民生产产值、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规模扩张。
展望未来铁路建设发展方向,宋向清表示,下一步建议加快数字铁路、数字交通和数字物流等系统的联网联建,在高速铁路网建设中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在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发展需要的同时,适当向资源密集、市场空间大和产业发达地区倾斜。同时,大力度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模式,全方位接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等,推进我国铁路系统的现代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快速提升铁路通行能力,改善全国铁路路网行车条件及沿线城市投资环境,从而引导资本和项目优化布局,加速资源整合和市场复苏。
“我国铁路骨干线路的主动脉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在正在进入组网布局、区域布局、城际布局加快发展的毛细血管建设第二阶段,是以铁路建设为重要载体、打通和改善我国经济微循环的关键时期。”张依群表示,未来,铁路建设还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既有利于实现投资对经济的持续拉动,又可以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高不同地域之间经济融合度,激发内需市场潜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 汪世军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