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作为最需要想象力的文创领域,是否也会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
9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在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致辞时给出明确答案:需要!而且中央戏剧学院已经在教学科研和创作领域进行音乐人工智能、机器人绘画尝试。
郝戎表示,戏剧是综合艺术,涵盖了所有的艺术形态,数字音乐、数字美术等数字艺术的进步,为数字戏剧奠定了基础,为戏剧更加体现综合性、全面性的实践提供了支持。
郝戎说:“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在当今时代最为显著的就是‘艺术科技’,不仅研究人体生命的美学特征,而且研究人类精神的美学体征,情感计算是广泛应用的一种人工智能,情操、道德和思想也是人工智能算法的核心。戏剧作为综合艺术为智能科技提供了标准的情感数据和算法依据,而数字艺术科技也为数字戏剧创造优秀的‘高峰’作品提供支撑。”
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围绕科技支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文物数字化保护新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以期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 郭冀川/摄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进在会上说:“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文物保护管理和展示服务,实现文物数字资源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凸显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文化体验、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新科技的运用,数字文化在实践中极大拓展了文创行业的发展广度和辐射空间,为智慧博物馆、智慧展馆等数字建筑和数字人、数字艺术品、AI音乐创作等提供了技术加持。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院院长李蔚在会上表示,演出新业态对科技高度依赖,甚至产生于科技,可以借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丰富创作方式,开展舞美、灯光、音响、机械、视觉特效等的设计制作,创新舞台艺术呈现方式,提升舞台观演环境体验互动,推进云演艺、沉浸式演出等演艺新业态的发展。
中国文物咨询中心主任乔云飞表示,文物服务行业有三个发展目标: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文物行业资源全覆盖、让文物国情可呈现,让文物看得见;以网络化手段实现文物保护工作能监管可控制,让文物保护工作管得住;以智能化实现文物管理决策科学化,有依据,让管理措施用得上。
乔云飞说:“这需要加强交叉技术的融合应用研究,制定文物资源数据共享系列标准,建立数字化+商业化共赢发展机制,完善中国特色文物的大数据库,探索文物数字应用的新模式。”
中国文物咨询中心主任乔云飞发表演讲 郭冀川/摄
显然,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文化创业产业各个领域,并对数字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在娱乐、设计和艺术等方面为数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投资潜力,数字文化也通过运用数据分析和智能化行为等,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落地场景。
机构也高度关注数字文化的创新活力。国信证券在9月6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游戏、影视、广告行业景气度持续复苏,AIGC持续看好IP、数据要素等底层要素,场景落地持续看好AI+文学、数字人、营销服务、电商、视频、游戏等领域。并举例AI有望为出版企业提供业绩新增量,包括AI+教育、AI+IP等。AI已融入影视宣发环节,大模型有望为提升预测精度和宣发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