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工信部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

本报记者 郭冀川

见习记者 于宏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了“2023-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的目标。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今年以来,3C数码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销量存在下行压力。据工信部统计,今年1月份-7月份,我国手机产量8.10亿台,同比下降1.6%,其中智能手机产量5.93亿台,同比下降7.9%;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89亿台,同比下降24.4%。

9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了第三场工业稳增长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电子信息制造业仍面临需求不振、预期转弱、增势放缓等挑战,保持行业稳定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工信部会同财政部编制了《方案》,系统谋划两年期稳增长举措,下一步将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二是提升行业供给水平。三是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四是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具体而言,《方案》提出,充分调动各类基金和社会资本积极性,进一步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有序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讯设备、智能硬件、锂离子电池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提出,推动产业逆周期升级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鼓励企业开展逆周期投资,增强产业竞争力。

面对今年来全球电子消费品销量有所下滑的情况,一品科技咨询公司创始人曾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消费产品达到了一定成熟阶段,缺少重大技术突破,导致消费者缺乏产品升级换代的动力。

达睿咨询创始人马继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为用户换机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电子消费品的市场会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有一定的高峰和低谷时期。从过往经验来看,在行业发展的低谷时期,往往许多公司能够抓住新兴机遇,弯道超车。工信部此次发布的《方案》提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技术创新、扩大金融与投资方面的支持,这些举措都为行业下一波高峰期的到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金融支持方面,《方案》提到:“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奖励递延纳税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提出,“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电子信息制造业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用好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各类债券等融资工具。推动各地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水平。组织各地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

“通过财政金融优惠政策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发展,有利于尽最大可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尽快实现尖端领域和关键环节工艺技术突破,形成我国在高端制造业的产业供应和独立循环体系。”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一步,电子信息制造业应充分发挥虚拟现实、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已有优势,积极推动补短强链,构建点上有突破、面上有支撑、核心有引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编辑 李波 袁元)

浏览:506
日期:2023-09-06来源:财经资讯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