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股票

年内绿色债券发行超5000亿元 金融债占比逾五成

本报记者 吴晓璐

绿色债券是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融资工具。今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热度不减。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25日,年内全市场发行绿色债券5063.51亿元,同比增长11.42%。其中,绿色金融债发行占比超过五成,民企发行比重进一步提升。

近日,上交所在其举办的企业绿色债券融资支持座谈及调研会上表示,将积极施为、多措并举,以期助力企业实现顺畅的低碳融资,包括持续提升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便利性;健全评价考核制度;积极组织绿色债券投融对接、路演等。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今年以来,绿色债券支持领域更加广泛,市场也更加规范。下一步,绿色债券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五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发行机制,提高融资便利性;完善绿色债券认定标准,增强适用性;健全评估体系,提高信披质量和透明度;加强投后管理,建立绿色评价体系;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等。

绿色金融债获投资者认可

从债券类型来看,一直以来,金融债在绿色债券中发行规模位居首位。今年以来,绿色债券中金融债占比进一步提升。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24日,年内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为2760亿元,同比增长104.06%,在绿色债券中占比54.51%,较去年同期提升24.84个百分点。

谈及金融债在绿色债券中占比超过50%,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大了对绿色金融债的政策支持,通过优化发行审批流程和降低门槛等措施鼓励绿色债券的发行;另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积极配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为绿色经济提供融资支持。此外,绿色金融债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发行成本相对较低,也进一步助推了发行规模的增长。

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向企业发放绿色贷款。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80%以上绿色项目投资资金来自银行信贷的绿色贷款。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对绿色项目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企业的绿色项目投资只能依靠信贷融资,无法通过发行债券直接融资。这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债发行的增长。

民企绿债发行规模翻倍

从企业性质来看,今年以来,国有企业绿色债券融资占比依旧较高,为74.83%,但是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民企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出现增长,年内民企绿色债券融资257.91亿元,同比增长146.54%,在绿色债券中占比5.09%。

在明明看来,民企绿色债券融资增长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民企绿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融资需求增加;二是监管部门鼓励民企发行绿色债券,简化审批流程,交易所也加大了加大对民企绿色债券的支持力度,三是绿色债券获得投资者认可,民企融资成本有所下降。

另外,今年以来,绿色债券中双贴标债增多。“绿色+科创”债、“绿色+乡村振兴”债分别有11只、23只;融资规模分别为84.52亿元、131.95亿元。

明明表示,双贴标绿色债券可以同时实现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多重政策目标,有利于拓宽绿色债券的融资渠道和用途。但需要加强监管,避免出现资金挪用、“洗绿”等问题。

推动与国际标准接轨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7月14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下称“绿金委”)发布首批193只符合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简称《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绿色债券清单。

此次贴标的绿色债券需满足三方面条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截至2023年3月31日处于存续期内;募集资金用途/基础资产项目100%符合《共同分类目录》要求。据记者梳理,此次贴标的193只绿色债券发行年份从2016年到2023年,发行规模合计2513亿元。

刘锋表示,此次绿金委发布193只符合《共同分类目录》中国存量绿色债券清单,有助于推动国内绿色债券评价标准进一步跟国际标准接轨,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便利绿色跨境投融资,也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水平。

谈及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抓手,刘锋认为,除了推动国内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绿色债券融资便利性;细化完善绿色债券认定标准,使得标准更加清晰,可适用性增强;不断优化评价标准,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等。

明明认为,要进一步扩大发行主体范围;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发行机制;健全第三方评估体系,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加强投后管理,建立绿色债券评价体系等。

标签: 腾讯股票行情
浏览:641
日期:2023-07-26来源:中国中铁股票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