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半年山东经济加快恢复 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
7月20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徐闻在介绍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山东全省生产总值441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7257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3888亿元,增长6.3%。
从生产端看,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夏粮再获丰收,主要农产品(000061)供给充足;工业生产延续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一季度、上年全年提高1.0个和1.8个百分点;服务业逐月向好,前5个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0%,比1—4月、一季度分别回升1.5、4.7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投资企稳回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扭转了前5个月回落态势;消费市场回暖向好,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
同时,山东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塑强。上半年,山东省新经济投资加速布局,“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5.6%,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7.7%和27.6%,分别高于全部投资22.2和22.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加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3%。
提示:今年上半年,山东全省生产供给持续好转,市场需求稳步扩大,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呈现加快恢复、回升向好的总体态势。
2.山东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召开
7月21日上午,山东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召开,研究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加快恢复、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做好下半年全省经济工作,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紧盯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靶向施策稳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全面抓好各项具体任务落地落实,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一要以更大力度抓好重点行业稳增长,稳定农业,扛牢粮食大省责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巩固工业,促进重点行业回稳向好,抓好供需对接、工业技改、降本增收;补短提升服务业,制定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深挖服务业发展潜力,加快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要以更大力度扩大内需,大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家居等领域消费,加大数字经济、能源供应转型、“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000591)电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三要以更大力度推动外贸量稳质升,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着力拓展新市场,着力提升新业态等。
林武指出,招商引资是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也是引进新变量、培育新优势的有效路径。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下非常之力、用恒久之功,切实提升招引成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招商方向要再聚焦,突出招大引强、前沿高端、补链强链、优势领域;招商方式要再创新,不断提高成功率和实效性;招商力量要再强化,发挥领导带头作用,打造专业招商队伍,用好社会招商力量。无论是稳定经济运行,还是招商引资,最终都要落到具体项目上。各级各部门要把项目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着力抓前期谋划、抓落地开工、抓建设推进、抓投产达效、抓全程服务,完善全过程闭环推进体系,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3.山东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达180个
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2023年度入库重点培育的“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名单,烟台市软件和信息服务特色产业集群等37个产业集群和中科曙光(603019)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59家领军企业入选。
“十强”产业涉及山东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潜力产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为构建优良的产业发展生态,自2019年起,山东省围绕“十强”产业及11条标志性、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共入库培育五批180个“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营收规模突破8.9万亿元,集群领军企业276家,营收规模达3.1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在入库培育的五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五大新兴产业集群总数99个,占比达55%,五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总数165个,占比达59.8%,优势明显。
下一步,山东省将聚焦引导产业布局优化整合、领军企业创新驱动、引领型项目谋划、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引导产业合理集聚,推动领军企业突破发展,加快塑造优良产业生态,为全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示: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培育支持下,目前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协作配套能力和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大幅提升,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头雁”领航,产业集群内外、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雁阵”齐飞的产业生态基本形成。
4.到2025年山东建成一批近零碳城市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在全省筛选一批低碳工作基础较好,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园区和社区开展近零碳示范创建。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山东省建成一批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近零碳发展经验。
近零碳城市、园区、社区建设,是指在城市、园区、社区范围内,以近零碳排放为发展目标,在碳达峰阶段,通过统筹规划,综合运用低碳管理机制,推进能源、产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低碳发展,积极推广使用节能技术,倡导低碳生活。
近零碳城市申报对象为县(市、区)全域,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申报主体。《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备的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园区、社区三个方面开展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近零碳城市包括低碳管理、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农业、碳汇与碳抵消8个领域32项指标,其中约束指标18项、参考指标14项;近零碳园区共包括6个领域25项指标;近零碳社区共包括6个领域11项指标。
提示:山东建设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将重点围绕经济发展摆脱高碳投入束缚,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经验,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5.断航26年,小清河首次载货试航
7月21日7时,运载着36FEU(FEU:40英尺集装箱)箱货总重1080吨,来自哈萨克斯坦大麦的“鲁清101”船舶,经过最后的安全确认,首次鸣笛起航,从济南港主城港区驶向淄博港高青港区。
本次运送货物为中欧班列带回的大麦,从济南港主城港区运往淄博港高青港区,再走陆路将货物运送到滨州惠民,标志着“铁公水”多式联运首次在山东试水。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具有运价低、低碳环保等先天优势,非常适合运送大麦等大宗物资。这是小清河复航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后首次载货试航。
小清河复航全长169公里,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穿过济南、滨州、淄博、东营后,在潍坊羊口入海。经过三年建设,小清河全线航道拓宽完毕,沿线船闸、节制闸全部建成,新建港口均已竣工并取得经营许可。
对山东而言,小清河复航后,将为沿线五座城市带来新的物流通道,水运可为企业节约综合运输成本,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在规划中,小清河复航将依托内陆港口与疏港铁路、公路,可与欧亚班列连接,水铁联运。同时,出海后,小清河还可通过山东沿海港口接上海上丝绸之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水道”。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种昂 整理)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