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郭博昊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高增,重点领域支出有力;全国政府性基金收支同比双双下降。广义财政收支两本账“一热一冷”的表现,反映出经济运行的冷暖不一。往细看,税收收入实现短暂高增表现后势必回落,“土地财政”低迷尚难改善,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受收入端掣肘。
往后看,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重要支撑,更多利好因素将在下半年汇集。接受证券时报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有空间、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力提效,兼顾稳增长与财政可持续,托举经济大盘的同时力度有度,不能搞强刺激。
财政收入“冷暖不一”
经济恢复成关键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3%,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呈现两位数下降。
对于前者的大幅增长,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表示,除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外,主要是去年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拉低基数。受此影响,上半年税收收入特别是国内增值税大幅增长,相应拉高财政收入增幅。
虽然在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96%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实现高增,但另外两大主要税收收入项目国内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13.4%、5.4%。往后看,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田志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随着留抵退税影响因素的减弱,下半年国内增值税的同比增速会明显回落。下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速会好于2022年同期,但考虑到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税收收入很难有非常亮眼的表现。
“经济运行的整体回升向好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孙鲲鹏告诉记者,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政策的优化调整和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共同构成了下半年税收收入增长的利好因素。
由于“土地财政”的低迷,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也影响到广义财政收入的整体表现。田志伟表示,若不能有效稳住房地产市场,下半年的广义财政收入很难有良好表现。
财政后程发力可期
不同于收入端表现,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端整体力度偏弱。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9%,低于年初财政预算报告中的5.6%全年支出目标;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3222亿元,同比下降21.2%。
“尽管从数字上看财政支出力度减弱,不过支出数额依然明显高于收入,这表明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控作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副院长李小荣向记者表示,支出速度下滑并不代表所有方面的支出都下滑。
上半年,以教育、社保就业等为代表的民生类支出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8.8%;相较而言,农林水、交通运输等反映基建领域支出的占比为12.4%,低于去年同期。
虽然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速大幅下滑,但其43222亿元的支出规模显著高于收入端的23506亿元。专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提供了支持。
上半年,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21721亿元,累计支持专项债券项目近2万个。记者按照全年预算安排限额测算,下半年剩余的新增专项债额度约超1.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依然留有较大规模的发挥空间。
“下半年适度加速,预计能够完成全年预算收支目标,匹配经济增速。”李小荣表示,受收入掣肘与专项债发行基数影响,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强度明显下滑,财政发力紧迫性提升。考虑到上半年收支完成进度适中,基本实现预算安排的一半,专项债发行前置利于下半年发力拉动,伴随一揽子稳增长政策逐步落地,财政收支有望改善。
财政发力
将兼顾稳增长与可持续
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证券时报近日发起的“时报经济眼:2023年上半年经济学家问卷调查”也显示,98.3%的受访经济学家认同下半年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下半年我国财政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收支矛盾突出问题。”孙鲲鹏向记者指出,下半年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强对地方转移支付,夯实地方政府财力,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
在“增支”的同时,也应尽量避免“减收”。田志伟认为,短期内不适宜继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应将工作重点从降低宏观税负转变为稳定宏观税负。
虽然市场普遍呼吁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下半年进一步加码。但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向记者强调,“提质增效”始终是财政发力的要点。他认为,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考虑如何兼顾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与稳增长,既要托举经济大盘,又要做到托举有度,保证财政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周文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