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2023年中国经济“期中考”成绩出炉 专家为下半年经济“把脉”

时至年中,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影响后的首份“半年报”出炉。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较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实现GDP同比增长5.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付凌晖指出,上半年5.5%的经济增长是结构改善、动能优化的增长。从需求来看,经济增长由去年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转为今年的以消费和投资拉动为主,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7.2%,均明显高于去年水平。

投资方面,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2%和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9%。付凌晖认为,从走势来看,房地产投资还会处于低位运行,但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整逐步到位,会逐步回到合理水平。

从生产来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推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1%,高于第二产业贡献率。

失业率方面,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2022年以来最低水平,而青年失业率录得21.3%,连续三个月创2018年有统计以来的新高。对此,付凌晖认为,从历史规律来看,随着毕业季过去,年轻人逐步找到工作,8月份以后会逐步下降。

最近一段时间,稳增长政策开始发力。

6月中旬起,央行接连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主要政策利率各10个BP。

7月10日,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去年“金融16条”中有期限限制的两项政策,延期至2024年末,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

更多的政策也在酝酿之中。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6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表示,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及时出台、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宁吉喆在参加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时建议,要将经济恢复的不平衡问题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防止悲观预期和紧缩效应的自我实现,防止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出现经济螺旋式收缩。

“鉴于2023年已过半,政策发挥作用最早要三季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非常重要,政策出台宜早不宜迟。”宁吉喆指出。

在政策工具方面,不少分析认为,在当前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正在下降,因此建议政府在财政政策上继续发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应加快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发行进度,同时尽快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空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应该依靠中央政府加杠杆,当前不应再扩大地方债。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在参加“全球财经论坛”期间也建议,增加1.5万亿?2万亿元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对中小企业的费用进行阶段性补贴。

(责任编辑:周文凯 )
浏览:696
日期:2023-07-18来源:财经新闻怎么写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