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7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分析认为,政策鼓励支持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有助于地产、安防、电力等领域的闲置资源再利用。
从当前政策方向看,“平急两用”设施建设主要聚焦于保障应急措施能力,如在城市社区建立集装箱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点等。4月24日,成都市发改委公布,新都区采取“留、拓、转”方式,积极探索后疫情时期疫情防控基础设施功能的拓展转变和重塑,相关经验在全国“平急两用”设施建设调研暨现场会进行经验分享。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应急配套产业的设计规划、材料供应、施工建造与管理维护产业而言都意味着更好的市场机会与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实施中要注重统筹新建增量与盘活存量,积极盘活城市低效和闲置资源,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按需新建相关设施。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标准引导和政策支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平急两用”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运营维护。
柏文喜认为,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目的是平衡好应急功能与民用功能的结合,发挥好基础设施“平急两用”中的商业价值,从而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投向“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地建设与维护运营,可以促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功能有效发挥。
申银万国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建设改造一批“平急两用”设施,可以带来原有大型建筑在“医疗、排水、空调、电力、装修”等新增建设的系统性机会。
严跃进表示,PPP模式(公共私营合作制)在“平急两用”设施建设中有望发挥更大作用,在该模式下有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形成民间资本开发商业用途,政府规划急用场景,使政府和社会资源有效整合。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