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孙晓霞:注重结构、提高质效,推动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孙晓霞  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孙晓霞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71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1881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很高兴参加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暨《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2023)》发布会,与大家一起探讨政府债务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共同见证2023年度地方债蓝皮书的发布。

CMF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2023年度地方债蓝皮书的发布,能有幸与CMF研讨会相结合,相信对扩大蓝皮书的影响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我谨向CMF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蓝皮书的编著单位——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保持较快增长,债务余额从2019年底的21.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底的35.1万亿元,三年间增长了66%,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稳增长目标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地方债务规模膨胀较快,债务压力上升的问题,债务风险成为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债务风险与债务可持续发展是问题的一体两面,结合今天会议的主题,我想就实现政府债务可持续发展,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是从宏观上,要注重债务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平衡。政府债务规模增长要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政府债务能够产生足够大的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债务风险就会相对收敛,那么债务是件好事。因此,理论上有最优债务规模的讨论,认为存在最优的债务率,能使得经济增长达到最大值。但现实情况往往更为复杂,政府很难确定最优的债务规模,更难将债务维持在一定规模上,不断发生的债务危机便是例证。这就要求债务规模要适度和可控,要对举债保持科学谨慎的态度,避免债务规模的无序膨胀。目前,我国显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22年政府负债率(法定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控制在50%左右,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我们更需关注的是隐性债务规模及其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二是从中观上,要注重债务结构问题。债务的可持续还与债务结构息息相关,从期限上看,如果短期债务占比高,政府的再融资压力大,容易受融资条件变化的冲击,出现流动性风险。从性质上看,我国中央政府债务相对较少,地方政府债务比较多,地方政府债务中一般债少,专项债多。截至2022年底,我国政府债务余额为60.94万亿元,其中国债余额25.87万亿元,占比42%,地方债余额35.07万亿元,占比58%,这个比重结构与多数发达国家的情况明显不同,从中央层面看我国财政扩张还有一定空间,未来可考虑增加全国一般预算赤字,主要用于增加经常性支出。由于地方专项债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投资项目,在实践中,近年来很多专项债项目并没有太多收益或者说收益递减,未来可以考虑增加一般债比重,适当增加地方预算赤字,发行地方一般债弥补,并只能用于资本性支出。

三是从微观上,要注重债务资金的用途以及使用质量效益。债务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是保障债务可持续的基石,也是调节债务结构和债务规模的重要手段。债务可持续性需要从债务资金使用这一微观角度去进行探讨和设计指标。从债务资金使用角度分析债务可持续性,就是从微观层面关注债务融资和偿债能力的关系,债务资金只有用于投资性支出,而不是消费性支出,才会相应形成资产和现金流收益,从而进行相应的债务偿还。债务资金的投向及其使用质量、效益的不同,会对未来债务偿还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区分不同用途债务资金,如基础建设投资、公共教育医疗建设投资等的短期和长期收益情况,以及对经济结构的作用,也需要长期跟踪监督对应项目的落实和效益等情况,实现债务资金使用的提质增效。

最后,我要感谢为蓝皮书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的所有作者、编者和出版者,同时感谢一直以来给予蓝皮书关注和支持的各界人士!蓝皮书至今已连续三年编撰出版,既是地方债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也形成了一个特色品牌,希望蓝皮书在大家的努力下,未来越办越好!

预祝本次研讨会暨发布会圆满成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 )
标签: 天津财经
浏览:638
日期:2023-07-14来源:财经新闻网盛世中华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