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聚焦“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鼓励科技创新,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月9日,蓝鲸财经记者从牧原股份了解到,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围绕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秦英林在建议中称,猪肉占中国人肉类消费的56%,猪肉产业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效率,降低猪肉生产成本,实现质优价廉,才能让14亿中国人民吃上放心猪肉。对比养猪发达国家,我国生产效率差距大。

数据显示,丹麦作为全球养猪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与其相比,牧原股份养猪水平虽居中国上游,但产仔数、日增重、料比、成活率等方面与丹麦仍有较大差距。按照每年7亿头猪的产能,当前国内生猪平均育肥料比3.0,与丹麦2.58的料比相比,每年多消耗3500万吨饲料。按照亩产500公斤粮食计算,相当于节省7000万亩土地。

“如果中国养猪行业可以实现牧原2.3的超级料比,按照每年7亿头猪的产能,每年多消耗5880万吨饲料,相当于节省1.17亿亩土地。”秦英林表示。

之所以与养猪水平先进的国家相比存在差距,在秦英林看来目前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

一是农业技术研发投入高,见效时间长,风险大。目前社会在传统农业投入资金与制造业相比差距大,产业升级需要资金大力支持。牧原空气过滤智能猪舍的研发过程中,损失巨大,高达75亿元,普通企业无法承受,生猪产业技术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和鼓励。

二是农业科技底层研究和基础研究需要更多科研力量支撑,但当下智能化研究方向更多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农业领域的专项智能化研究薄弱,落地应用少。高端智能化成本高,技术难以在农业上推广应用,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是人才支撑不足。现代化设施农业的技术研发创新需要配套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是需要大量的跨界人才,现实情况是基础农业大部分地处偏远地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弱,专业人才不愿意投身农业生产。

对于以上问题,秦英林建议:

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元点发力,底层突破,建议进一步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目前中国养猪水平与发达养猪国家差距大,需要国家鼓励、支持创新型企业创新突破,让中国早日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以生猪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设置研发课题和培养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作为出题人、评价人,能使研发课题与产业需求更加紧密贴合,更有实际意义。

继续加大对生猪产业科技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充分调动起不同层次、不同市场主体投身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格局,为设施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 牧原股份的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技术挖潜空间巨大。

在育种领域,牧原通过20多年自主育种,突破种猪限制,种猪供应能力全球第一。通过挖潜营养技术,研发推广低豆日粮,豆粕用量是行业平均的40%。成立兽医研究院致力于疫病净化,已打通蓝耳病、伪狂犬、萎鼻等17种重大疫病防控技术路径。牧原通过创新空气过滤智能猪舍,智能化猪场覆盖率92%,实现智能化管理。实现经营高效决策,管理细化到每一个猪舍单元,每一名员工,每一台设备,每一头猪。

食品安全层面,牧原股份始终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的养殖模式,形成了集饲料、养殖、屠宰于一体的产业链。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可知可控,真正的保证了食品安全。

另外,2022年减排碳76万吨,生产一公斤猪肉排放碳0.715公斤,仅是全球的三分之一,是全国的四分之一。

浏览:964
日期:2023-03-09来源:一周财经要闻回顾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