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北溪”爆炸有新说法,俄官员:“转移视线”!联合国:应进行权威调查

据央视新闻3月9日消息,《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近日称,“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是由某个亲乌克兰的团体所为。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8日表示,对于这一指控,联合国方面没有一手信息,因此无法发表评论。他表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应当由多个相关权威部门进行调查。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科萨切夫也表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需要独立的国际调查,必须要有实际证据。西方国家类似言论的目的是逃避其责任、避免盟友争吵以及掩盖破坏行动的执行者等。科萨切夫强调,破坏“北溪”管道的始作俑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全身而退。

2022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发生爆炸,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开始独立调查。俄罗斯曾多次呼吁共同调查,但遭西方国家拒绝。今年2月8日,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文爆料说,“北溪”管道系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秘密破坏。美国政府对此予以否认。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新华社发(丹麦国防部供图)

“北溪”爆炸有新说法,俄罗斯发声

据新华社3月9日消息,围绕美国等国媒体报道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可能是“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元凶,多国8日予以回应。德国方面称曾搜查一艘被怀疑运输相关爆炸装置的船只,乌克兰方面否认卷入事件,俄罗斯方面批评相关报道是为“转移视线”,呼吁彻查。

《纽约时报》7日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的话报道,根据所谓美方获取的情报,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制造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但报道援引的官员未提供情报来源等更多信息。德国《时代》周报等媒体则披露,德方正在调查由五男一女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使用假护照,租借的一艘船只中发现爆炸物痕迹。《纽约时报》报道称,美方没有掌握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卷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证据,但一些美方官员认为,乌方有对“北溪”发动袭击的“潜在动机”。

8日,围绕相关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多。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西方情报机构圈里已经流传了数月相关情报,即一家位于乌克兰的私人企业参与了爆炸事件,但该企业的名字至今“保密”,以避免乌克兰和德国之间可能出现“公开争吵”。

据报道,“北溪”管道爆炸后一周,北欧方面情报机构即被告知,爆炸不是由美国、俄罗斯或波兰制造,而是由这家来自乌克兰的私人企业制造。同时,北欧方面被要求“回避”关于事件调查及调查进度为何“如此缓慢”的问题。

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列克西·列兹尼科夫8日否认乌方与爆炸事件有关。乌总统办公室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7日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说,乌方与爆炸事件无关,也没有关于“亲乌克兰的破坏组织”的相关信息。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8日说,美德媒体的报道是在“协同释放假消息”,企图把公众视线从真正的袭击元凶身上转移。

德国政府发言人:“北溪”事件仍在调查中

据央视新闻3月9日报道,德国政府发言人8日表示,已注意到最新关于“北溪”管道爆炸的报道,“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仍在调查中,目前还没有结果。同一天,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也表示,德方反对在尚无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仓促地发布所谓“调查结论”。

多家德国媒体3月6日报道称,德方目前的线索指向由五男一女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使用假护照租借了一艘游艇,以运送爆炸物。

北约:调查结束前不应过多猜测

据红星新闻3月8日报道,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当地时间3月7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这(“北溪”管道爆炸)是针对欧洲重要能源设施的袭击,目前还处于调查阶段,在所有调查结束前不应猜测谁是‘幕后黑手’。”

去年10月,瑞典检察院宣布封锁“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附近海域,并展开刑事调查。经过3天的调查后,瑞典检察院表示,此次泄漏事件属于“蓄意破坏”的嫌疑增加。

美国和欧洲等国则在爆炸发生后不久,就将矛头直指克林姆林宫。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去年9月30日发表讲话时指责盎格鲁-撒克逊人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直言“所有人都很清楚谁会从中受益。当然,谁受益,就是谁干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更是直接公开表示,“美国直接参与了去年严重破坏波罗的海海底‘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爆炸事件”。俄罗斯美国政治问题分析师安德鲁·科里博克2月16日在中国日报网撰文称,俄罗斯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不留痕迹地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真正有此动机的是美国。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西摩·赫什早些时候也爆料称,美国情报部门2021年12月就开始策划破坏“北溪”管道。他透露称,2022年6月中旬,借助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波罗的海行动”年度演习掩护,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上安放远程遥控炸弹。不过美国官方也对此进行了否认,称其为“假新闻”。

有报道指出,“北溪”疑云仍未明了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现在仍不清楚谁有技术、有能力来完成这一行动。有官员称,只有国家层面才能有能力、有专业工具实施复杂的水下破坏行动。也有官员反驳称,被破坏的管道所处位置相对较浅,理论上说有很多人或组织都能通过潜水员、潜水无人机等参与破坏行动,“不应只将目光对准拥有海底爆破技术的国家”。

浏览:684
日期:2023-03-09来源:财经要闻时事新闻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