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洁
6月2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服务质效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主要举措包括:一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其中提到,发挥“第二支箭”支持作用。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综合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信用联结票据(CLN)、担保增信、交易型增信等多种方式,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二是拓展储架式注册发行适用范围。将储架式注册发行拓展至债务融资工具各类品种,新老项目同时适用优化安排,帮助企业提高融资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三是进一步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响应国家政策部署,通过机制模式及产品创新,更好服务绿色发展、资产盘活、科技创新,满足市场成员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四是便利投资交易、加强一二级联动。鼓励主承销商结合企业需求搭配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延伸业务链条。鼓励积极做市,支持开展回购交易,畅通定向工具投资人信息获取渠道。五是提高服务质效。坚持“开门办业务”“服务送上门”,便利企业、主承销商等随时咨询了解业务信息,及时响应会员需求、回应市场关切。
一直以来,交易商协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精神,在人民银行正确指导下,团结广大市场成员,持续推进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率先在中国债务资本市场践行注册制理念和自律管理模式,首创引入“分层分类管理”“储架式注册发行”“主承销商团”“常发行计划”模式,不断丰富覆盖各类期限、结构设计、发行方式的产品“工具箱”,通过积极推进绿色票据、转型票据、科创票据、乡村振兴票据等创新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截至2023年5月末,累计服务5000余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73万亿元,存续规模14.8万亿元,在推动市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有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对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出更高标准,当前实体经济巩固发展形势对债券市场做好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市场成员也对进一步丰富制度供给、提升机制便利等提出了新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交易商协会结合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兼顾激发市场活力与维护竞争秩序,提炼拓展前期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梳理提出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并以《通知》形式发布实施。
《通知》系列举措适应目前政策导向、实体经济要求以及市场发展需求,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融资服务质效。一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和理念,推进注册发行自律管理模式改革深化。通过拓展储架式注册发行适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债务融资工具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市场提供丰富制度供给和多元产品选择。支持企业灵活选择注册方式、发行窗口、主承销商,鼓励主承销商等机构丰富业务模式,引导各方通过各类创新产品积极服务政策落实。三是坚持本源服务实体,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巩固发展。引导加大对民营企业、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发债融资便利,提升注册发行服务质效,进一步营造服务发展的良好融资环境。
交易商协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广大市场成员,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各项工作任务,继续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 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