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会期间也成为热议话题。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稳增长、增就业、惠民生、促创新、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贯彻落实,这为民营经济营造了更有利的成长环境,“创新创业谋发展的干劲更足了,这股干劲来自于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鼓励,来自于中国经济充满韧性的坚实底盘”。
信心十足
发展到今天,民营经济已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齐向东坦言,过去三年多疫情持续反复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承压,挑战前所未有。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贯彻落实,这为民营经济营造了更有利的成长环境。“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到优化营商环境,从加强金融支持到持续减税降费,从加强产权保护到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一系列疏堵点、缓痛点、破难点的政策措施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关切和民营企业的期盼,大大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齐向东算了笔账: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15万亿元。“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克难奋进,勇于前行。在疫情期间,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努力做到不减薪、稳岗位、稳就业、保供应、保民生,为经济恢复发展保存了实力,创造了条件。”
作为民营企业家,齐向东说自己创新创业谋发展的干劲更足了,这股干劲来自于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鼓励,来自于中国经济充满韧性的坚实底盘,还来自于改革开放40多年不断淬炼出来的企业家精神。
“开闸引流”
但不能忽视的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隐形壁垒和门槛。“首先,是民营企业在信贷资金中的占比还不高。”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次是市场准入方面,目前仍有很多行业或板块存在隐性壁垒,民营企业难以进入。”
冯立果例举了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部分设立隐性壁垒的手段,如曾有个别大集团在招标时,可能只会向自家旗下的供应商公司发送招标通知,行业内其他企业甚至不知道何时招标;再如在招标时设立针对目标对象的、特定条件的萝卜坑,让其他企业难以参与。
在如何推动民营企业加速“跑起来”上,冯立果有三点建议:一方面中央对民营企业的各种支持和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如细化关于破除隐性壁垒、市场准入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鼓励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从资金、创新上继续支持,包括在股市的进入退出形成良性循环。此外,还要扭转社会对民营企业的认知。
齐向东在参加今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时带来的提案中也建议,证监会放宽上市企业融资监管限制,为创新“开闸引流”,提振骨干民营科创企业信心。
消融壁垒
“以往这种种行业壁垒,正是市场竞争不公平的体现,但从中央到地方都正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冯立果表示,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已接续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家精神、支持民企改革发展、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浙江、山东、广东、辽宁等多地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在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强调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两个健康”。
2022年12月15日-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释放出了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积极信号,也意味着中央将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减税降费、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支持、放宽民间投资准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鼓励扶持政策。
2022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已确定的交通、水利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在招投标中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
“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全社会从上到下的认可,由此在各项经营之上更加便利,也能更加长久。”冯立果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