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鹏
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并购六条”),从六个关键维度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
在“并购六条”指引下,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如春笋般接连落地,进一步完善“1+N”政策体系,为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身并购重组浪潮,借力实现业务拓展、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
数据显示,“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截至目前,深市新增披露701单并购重组项目,涉及金额合计达2155亿元。其中,重大资产重组76单,涉及金额合计为5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2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4月份以来,新增重大资产重组12单,环比增加300%。
不难看出,以“并购六条”为代表的系列并购重组政策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加强产业链整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监管包容度,持续提升交易效率。重组市场活跃度较前期低谷有所回升的同时,呈现出一系列鲜明趋势,为A股市场的资本运作开启全新征程。
具体来看,一是产业整合类并购占据主流。“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新增披露的68单资产收购(不含资产出售)重组项目中,53单为产业链上下游及同行业并购,占比近八成,上市公司深耕产业链上下游、围绕主业开展整合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整合逻辑基本确立。其中,15单跨界并购中,超九成拟收购标的均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四成为实际控制人主导资产注入。
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趋势。2024年9月24日以来新增披露重组中,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向新质生产力方向整合升级已成为主流趋势。从标的所处行业看,电子、医药生物、化工、机械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占比过半。“并购六条”发布以来,71%的新增披露重组标的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
三是拟IPO企业转向重组实现证券化。受IPO市场阶段性收紧、并购重组政策支持等影响,拟IPO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意愿提高。2024年9月24日以来新增披露重组中,23单涉及收购拟IPO企业,其中5家为创业板撤回企业,4家为科创板撤回企业,11家曾接受IPO辅导。
四是收购未盈利资产谨慎试水。“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基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需要,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2024年9月24日以来新增披露重组中,8单涉及收购未盈利资产,除1单为跨界并购外,其余7单均为有助于补链强链的产业整合类并购,不存在亏损上市公司收购大额亏损标的、收购后上市公司由盈转亏等情形。
五是上市公司间产业整合趋于活跃。“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支持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展开多方面合作,助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加速“A并A”“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此外,收购上市公司子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成为并购新路径。
六是跨境并购呈现边际复苏迹象。出于寻找新的增长点、降低海外关税压力等需求,上市公司积极通过跨境并购“走出去”,优质境外标的受产业方更多关注。2024年9月24日以来,2家上市公司筹划跨境重组,如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AllCircuitsS.A.S.100%股权及TISCircuitsSARL0.003%股权,进一步补链强链。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