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萌
4月18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围绕提升服务供给质量、促进便利消费、完善支持政策、优化消费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12项重点举措。
同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包括家政在内的服务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逐步成为促进消费的新引擎和扩大内需的新动能。出台促进家政服务消费的政策文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更好服务“一老一小”,增进民生福祉。当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突破了3亿,65岁以上老年人也达到2.2亿,还有超过3000万3岁以下婴幼儿,养老、托幼等家政服务成为许多家庭的刚性需求。促进家政服务消费将引导家政行业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家庭照顾老人和小孩的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二是更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家政服务业的就业容量大,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重要的就业领域,很多进城务工人员靠着做家政撑起一个家。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有利于增加家政就业岗位,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更好扩大服务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行业协会和机构的测算,2023年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了1.16万亿元,2024年达到了1.23万亿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作为2025年各项工作任务之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以家政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促进家政服务消费将有效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回升向好作出积极的贡献。
家政服务形式多样,包括母婴照护、老年人照护、幼儿照护乃至整理收纳、卫生保洁、洗衣做饭等等,如何保障服务质量备受关注。
对此,孔德军表示,标准化是家政服务质量的有效保障,在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服务需求中发挥着重要的评价、规范和引领作用,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据介绍,《家政服务 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和《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这两项标准已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商务部还协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加快推进家政领域国家标准应用推广工作,累计推进72个家政服务领域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孵化了一批家政服务业的标准化标杆。
孔德军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聚焦民生关切和百姓诉求,持续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一批家政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补齐“一老一小”服务方面的短板,制修订《家政服务 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规范》《家政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风险管理指南》《整理收纳服务质量规范》《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等标准,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应用,总结推广家政领域标准化应用典型经验,促进家政服务质量提高,提升消费者对家政服务的满意度,推动扩大家政服务消费。
(编辑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