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中国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发展报告(2023-2024)》在京发布

本报讯 (记者张敏)4月18日,由《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该书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对医保部门、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徐娜介绍,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全国“一盘棋”。截至目前,全国393个统筹地区中实施按病组(DRG)付费191个、按病种分值(DIP)付费200个,天津与上海兼具两种付费模式,实现了统筹地区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全覆盖、病种覆盖率达到95%、医保基金覆盖率达到80%。二是支付机制不断完善,政策工具更加丰富。其中特例单议、预付金、意见收集、谈判协商和数据工作组五大机制不断完善。三是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初显,医保患三方初步共赢。

她提出,未来将采取统筹推进多元化支付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配套管理机制、加强支付改革工作协同、着力提升数智化管理水平举措,紧盯三年行动计划收官重点任务,稳妥推进2.0版分组落地实施,聚焦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改革走深走实。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兼支付改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蓝皮书主编应亚珍报告蓝皮书核心观点。她提出,当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各地积累了改革实施经验,改革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一是成为医保基金安全、有效的重要杠杆和手段;二是协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分级诊疗;三是支持医药创新和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四是参保人在服务同质化、费用合理化方面获益。

应亚珍认为,对照支付方式改革目标,改革实施中还存在困难和问题,医疗医保相向而行还有差距,改革提质增效还面临着新挑战。应亚珍提出,深化支付方式改革,还需从理论、政策、技术、方法等层面持续完善、不断探索,着力提升按病种付费实施质量、全面实施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治理,逐步形成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医保支付体系。

(编辑 张昕)

标签: 新浪财经首页
浏览:592
日期:2025-04-21来源:中国财经新闻每日财经报道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