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七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动因

  4月14日,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最新数据,2025年一季度,中国进口同比下降6%,主因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拉低进口增速2.6个百分点)及同比减少两个工作日。

  进入二季度,随着特朗普“对等关税”的“高举轻落”,矛盾的焦点回到中美之间,新的较量刚刚开始。宏观层面指标出现系列波动:VIX指标从高位回落,美元指数已经回落至100以下,创三年新低;远期美债收益率的抬升也开始被市场所关注。

  国际原油方面,欧佩克月报预计美国关税将对石油需求产生影响。4月14日,欧佩克月报将2026年非欧佩克成员国的供应增长预测从此前的每日100万桶下调至每日90万桶;2025年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预期为4260万桶/日,2026年对欧佩克原油的需求预期为4280万桶/日。

  在此之前,“对等关税”扰动下,国际原油市场经历宽幅震荡,呈现罕见的"暴涨暴跌"态势。在此前的4月4日至12日调整周期内,国际油价曾暴跌近14%,布伦特原油更是一度跌破60美元关口,创下三年新低。受此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将在4月17日迎来调整,预计届时油价将大幅下调,有望出现近三年来最大跌幅。

  有关以原油、天然气等为首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挫成因以及在“对等关税”风波下未来走势如何?价格下跌为何没能带来进口份额的增长?政策层面将有哪些储备?

  4月14日,和讯网与捷诚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闫建涛进行交流,以下为国际大宗价格下跌动因的文字梳理。

  和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宗商品进口国,一季度进口量是否因价格下跌而明显增加?如何解读“价格跌但进口量未显著增长”的现象?

  闫建涛:2025年1-3月,总体天然气进口量下降10%,进口额下降16%。2025年1-2月,中国LNG(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下降19%,进口额下降23%,而管道气进口量增长9%,进口额增长5%,总体天然气进口量下降8%,进口额下降14%,体现了LNG贸易对进口天然气有着放大的影响。中国LNG进口量大幅减少主要是因为国内外价格倒挂,国际价格跨区域价差过小,没有贸易盈利空间。

  同时,国内需求影响不振,2025年1—2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699.4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4%。而1—2月天然气产量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

  2024年,中国进口原油单价为81.12美元/桶,高于布伦特均价79.82美元/桶,溢价为1.30美元/桶。2025年1-3月,中国进口原油单价为75.62美元/桶,高于布伦特均价74.89美元/桶,溢价为0.73美元/桶,随着国际油价和中国进口量的下降,溢价缩小。

(责任编辑:高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浏览:813
日期:2025-04-15来源:新浪财经新闻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