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玩游戏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吗?
文|星晖
编|园长
2017年初,一代神机横空出世,它的名字叫“Nintendo Switch”。
不夸张地说,Switch几乎重塑了新生代玩家对“掌机”一词的定义。正式发售后的12个月里,它助力任天堂冲破了万亿日元的营收大关,实现翻倍增长。8年来,大约有1.5亿台Switch被世界各地的玩家买走,总销量能排入游戏主机史的前3名。
不过,每个传奇都有落幕的一天,服役多年的Switch也难逃疲态。
任天堂2025财年前3季度财报显示,2024年4月至12月Switch销量同比下滑超3成,同时,任天堂营业利润锐减46.7%,由上年同期的4644亿日元降至2475亿日元,净利润亦大降41.9%。
很明显,需要新产品刺激的不仅是广大玩家,也包括任天堂自己。于是在2025年4月,我们见证了接棒者的诞生——任天堂直面会正式发布Nintendo Switch 2,并宣布6月5日为开售日。
图源任天堂官网
一时间,新特性、新玩法、新游戏吸引了全球玩家的注意。但万众瞩目之下,Switch 2获得的却不全然是喝彩。相反,随着更多细节信息得到披露,由区域差异、配件成本、新游定价所引发的种种负面反馈浮出水面,并持续发酵。
此时此刻,相较于Switch 2本体经历的一系列迭代,价格争议反倒成了换代话题的真焦点。
二代Switch变大了,也变贵了
平心而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Switch 2,其实并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
相较于初代,它的升级幅度可圈可点——或许谈不上多么变革性的惊喜,但依然能看出不少诚意。
最直观的变化是,Switch 2的机身和屏幕都变大了。一眼望去,7.9英寸的1080P(谢天谢地)LCD屏幕比过去胖出一圈,并且跟上了当前的技术潮流,支持120FPS及HDR等显示技术。
图源B站@IGN中国
此外,其他配置也得到了不小的优化。Switch 2装配了更大尺寸的摇杆、更大的SL/SR键、更多的Type-C接口,以及更大的内置存储(从32GB增至256GB)。并且,它的喇叭和麦克风分别得到了音质和降噪方面的提升,连接耳机时总算支持空间音频功能了。
与硬件升级相对应的是,Switch 2在应对游戏大作时能带来不逊于Steam Deck的性能体验了。据官方宣传,全新底座内置了散热风扇,主机模式下支持4K分辨率的输出规格。
同时,Switch 2还启用了一些改变操作体验的新设计。手柄不仅从滑轨改为磁吸连接方式,而且增添了滑鼠模式,侧面立于桌上就可以视作鼠标使用。为此,任天堂特意展示了一款调动鼠标功能的运动题材游戏《DRAGxDRIVE》,给玩家带来轮椅投篮的新奇体验。
图源B站@IGN中国
除了这些变化,新手柄上还多了一个用以语音聊天的C键,支持共享游戏画面,搭配外接摄像头还能开启视频通话和特殊玩法。看得出,任天堂对Switch 2的社交链路十分重视。
图源任天堂官网
当然,游戏机的吸引力本质在于游戏。这一次,Switch 2的第一方护航作品包括引入开放世界的竞速游戏《马力欧卡丁车世界》、号称能够砸坏一切的《咚奇刚 蕉力全开》和樱井政博回归开发的《星之卡比》IP新作。
至于第三方阵营,初代Switch因性能相对孱弱而错过的机遇,终究在第二代平台上迎来了转机。一则重磅消息是,来自From Software的PvPvE动作游戏新作《The Duskbloods》宣布将于2026年登陆Switch2,并成为其独占作品。
图源任天堂官网
与此同时,《艾尔登法环》《赛博朋克2077》《最终幻想7重制版》《如龙0》《黑帝斯2》《街头霸王6》《文明7》等众多知名游戏都已确认适配Switch 2。我们甚至在任天堂的秀人脉环节见到了《空洞骑士:丝之歌》的身影——是的,这次它说自己年内就会来。
总的来说,即使层出不穷的爆料早已揭开了Switch 2的面纱一角,但它的正式发布依然足以令玩家感到兴奋。不论是硬件性能、交互创新,还是空前豪华的第三方游戏阵容,都有着值得期待的一面。
但讲到这里,好故事便说完了,接下来我们要聊的话题就不那么悦耳了。
尽管任天堂为Switch 2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专场直面会,但直播结束前始终没有披露关键的定价信息。直到大伙事后到官方网站上找到了正式价格,才品咂出任天堂如此委婉的意味。
面向日本当地用户,任天堂主要提供了3个定价不同的购买选项,分别是49980日元(约合2510元人民币)的“日语版Switch 2”、53980日元(约合2708元人民币)的“日语版Switch 2与《马力欧卡丁车世界》套餐”,以及69980日元(约合3511元人民币)的“多语言版Switch 2”。
顾名思义,所谓的“日语版Switch 2“是任天堂专为其本土设计的版本,所以仅提供日语,且仅可以登陆日本任天堂账户,仅支持购买日区eShop软件。而海外通用的“多语言版Switch 2”则需要多支付20000日元,溢价比例达40%。
图源任天堂官网
因此,假如一名中国玩家为了中文选项购入“多语言版Switch 2”,就需要额外支付大约1000元人民币。尽管任天堂解释称此举是为了应对日元贬值及黄牛跨国转售乱象,但明显的区别对待还是招致了大批用户的反感。
在国内的社交平台上,有的网友称之为“日语税”,有人则将日语版的优惠价格调侃为“日本国补价”,戏谑不满的表情包广为流传。
图源网络
更不必说,就算你愿意承受高价,想要首批购入Switch 2依然不容易。
目前,任天堂对首销购入设置了颇为严格的门槛,如日本、中国香港等多个地区都要求用户拥有任天堂账号一定时间并满足一定条件(购买记录、游玩历史等)后,才有机会申请预约抽选——至于申请后能否抽到购买资格,那又是另一码事了。
而这些,还只是Switch 2游玩成本上升的第一道台阶。
本体之外,游玩成本迎多重增长
Switch 2带来的另一笔大花销,在于全新的硬件规格与配件项目。
一方面,由于任天堂的设计迭代,Switch老玩家手中的“存货”大多无法沿用到新一代Switch上。
比如,初代Switch所使用的Joy-Con手柄显然已经无法直连到Switch 2上,新版Joy-Con手柄的定价为9980日元(约合503元人民币),增加了语音聊天C键的新版Pro手柄与此价格相当。
再加上3980日元(约合201元人民币)的充电头、9980日元(约合503元人民币)的全套收纳包,官方配件的定价风格令人不禁想起一位姓苹的故人。
图源任天堂官网
更让人头疼的是,Switch 2不再支持普通的MicroSD存储卡,只能使用采取PCIe协议的MicroSD EXPRESS存储卡。后者的优点是速度有所提升,缺点则是因为厂商布局尚不发达,同等容量比普通MicroSD存储卡贵得多。
根据电商平台的搜索结果,目前仅有闪迪、雷克沙等少数品牌推出了成体系的MicroSD EXPRESS产品,其中128GB的价格普遍在400元人民币上下,256GB约700元,512GB约1300元,1TB则要花费2000元左右。
也就是说,相较初代Switch,MicroSD EXPRESS的存储成本几乎是翻了个倍。据官网显示,任天堂已经为售卖官方授权存储卡做好了准备。
另一方面,那些作为Switch 2卖点的创新交互和升级体验,事实上也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
比如,因社交潜力而备受关注的视频聊天功能及衍生玩法,就要求用户额外购入外接摄像机。而这一设备的官方定价为5980日元(约合302元人民币),性价比看上去有些可疑。
图源任天堂官网
不仅如此,新C键的语音聊天功能其实只是暂时免费开放。根据任天堂的说法,玩家可以免费体验这一“福利”到2026年3月31日,此后则需要订阅Switch Online(NSO)会员服务。
而且,任天堂美国公司副总裁Bill Trinen还在接受Polygon采访时透露,倘若免费期结束后用户未续订会员,那么按下C键时系统将显示NSO订阅指引及相关服务介绍。
图源任天堂官网
怎么说呢,当初爆料阶段对这颗“神秘”C键做出种种猜测的玩家们,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它的真实作用是在硬件端嵌入了“一键看广告”功能——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正如玩家们所期待的那样,Switch 2升级的主机性能带来了更上一层楼的游戏体验,但超出很多人预料的是,这份更新换代的体验并不全然免费。
理论上,设备的兼容换代成本已经被暗含在走高的硬件价格上。但落实到具体游戏身上时,任天堂却有选择地设置了二次付费门槛。
在Switch 2能兼容大部分初代游戏的基础上,其换代体验有3个不同档位。首先是完全免费的基础档,得益于设备升级,像《超级马力欧:奥德赛》等经典之作普遍能收获画质和帧率的小幅提升。
接下来,就到了任天堂官方所说的“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范畴,需要购买所谓的“升级通行证”。
图源任天堂官网
其中相对便宜的一档是增强版,即游戏的解析度和帧率显著改善,并增加对HDR的支持。以当家花旦《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与《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为代表,每一款增强版需要额外付费1000日元(约合50元人民币),除非你订阅了“NSO+扩充包”会员服务。
更昂贵的一档则是扩容版,老游戏会得到基于Switch 2特性的玩法扩充,近似于一部特殊的DLC。比如《超级马力欧派对:空前盛会》的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就全新开发了“空前盛会TV”模式,将鼠标形态手柄、麦克风和摄影机通通运用起来。
这种情况下,升级通行证的价格高达2000日元(约合101元人民币)。而这,已经接近了《超级马力欧派对:空前盛会》本体定价的三成。
一套组合拳下来,玩家兜里的钱还是吹到了任天堂。
当然,为了防止这股“妖风”吹得太轻松,同行们也做出了一些小小的努力。比如索尼PlayStation中国的官方账号,在Switch 2发布次日便高调宣传,煞有介事夸起自家的诸多优势,从“语音畅聊免费”到“存储拓展性价比高”,再到“主机可用(中国)国补”,每一句都精准命中Switch 2潜在玩家的眉心。
图源微博@PlayStation中国
所谓商战,不外如是。
Switch 2游戏,打破价格天花板
到目前为止,我们提到的这些烦恼还停留在换机初期。而对于任何一个主机平台的深度用户来说,真正长久的成本,总是在于未来的一款又一款游戏。
从这个角度看,Switch 2同样没法让玩家放心。事实上,光是任天堂当前公布的寥寥几款第一方新作,就已经对外释放出了明晰的涨价信号。
更何况,其涨价幅度绝对算不上小,尤其是Switch 2的护航大作《马力欧卡丁车世界》。
图源任天堂官网
作为直面会开场即播片的头号种子,《马力欧卡丁车世界》在历代前作的根基上融入了昼夜天气和探索元素,大大拓宽了传统竞速玩法的自由度,把这一经典系列送入开放世界的新纪元。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绝对是一款值得期待的任天堂式大作。
——至少,在看到它的定价前,人们的确是这么想的。
但现在,随着《马力欧卡丁车世界》最终售价公布,世界各地的玩家都爆发出了不满的声音。在欧洲,《马力欧卡丁车世界》数字版的价格为80欧元,实体版甚至还要再加10欧元,这一数字被当地玩家形容为“疯狂”。
在美国,该游戏的数字版售价为80美元,实体版则高达90美元(约合658元人民币)——任何一个习惯了60美元价格锚的游戏玩家,恐怕一时都很难接受如此恐怖的价位。
轩然大波兴起后,任天堂美国副总裁Bill Trinen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反复强调《马力欧卡丁车世界》的“庞大”与“丰富”,对该作品高价标签下的内容价值大为肯定。同时,任天堂高层也宣称,他们采用着一套单独评估每款游戏的“差异化定价”策略,言外之意是,80美元价位并不是玩家们担忧的“新常态”。
然而让人不安的是,虽然另一款第一方新作《咚奇刚 蕉力全开》的定价确实与《马力欧卡丁车世界》存在“差异”,但它同样明显高于初代Switch游戏的普遍价格,北美数字版售价达到70美元(约合512元人民币)。
图源任天堂官网
要知道,在此之前,Switch第一方仅有《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这种级别的游戏,曾经试探过如此高价。激进的变化似乎表明,任天堂将在Switch 2时代抛却奉行已久的60美元潜规则,推动平台游戏普涨。
当然,任天堂不是第一位打算趁换代涨价的选手。2020年后,借新世代主机之契机,索尼与微软阵营都曾表露相似态度,头部公司也无一不有心挑战定价天花板。
2022年9月,育碧CEOYves Guillemot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待新作《碧海黑帆》发售后,旗下部分大型3A游戏的售价将上升为70美元,从而“与竞争对手的定价持平”。这意味着,育碧从此和索尼、EA、2K Games、动视暴雪等主流厂商一样,下定决心要抬高手中3A大作的售价。
于是近年来,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起售价为70美元的新游戏,也目睹越来越多的经典IP攀上价格高点,从2023年的《暗黑破坏神4》到今年初的《文明7》皆是如此。
图源PlayStation官网
如今,任天堂也正式加入了这一队列,旧日的定价体系崩解得更为彻底。
60美元游戏的时代,即将终结?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60美元铁律,也只是产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
回顾历史,现代电子游戏的定价曲线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态势。今天《咚奇刚 蕉力全开》的70美元高价固然令人“肉痛”,但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有游戏卖出过这个数字,例如卡普空的《街头霸王2》和Square Enix的《超时空之轮》。
此后,依靠科技演进,游戏行业的存储介质成本有效降低,同时,产品受众随产业发展而扩大,电子游戏的销量空间打开。于是游戏厂商开始集体降价,直到价格稳定在60美元这一博弈平衡点上,就此维系了多年光景。
对普通玩家而言,60美元这一基准价格已经不算低。但实际上,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游戏其实是越卖越“便宜”的。根据海外博主“SHADOW OF THE VOID”的统计,纳入通胀要素调整后的游戏均价在1985年至2015年间持续下探。
图源SHADOW OF THE VOID
而60美元的价格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关键原因是互联网浪潮的助力。
以Steam为代表的线上分发样态崛起后,数字化技术不仅带来了更便捷的销售增量,而且有效减少了游戏大作的分配环节,使得厂商能从60美元的盘子里分到更多蛋糕,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胀的影响,也延缓了生产成本与日俱增的账目危机。
但是很显然,销量不可能无止境增长下去。在玩家预期越来越高的当下,3A游戏的开发投入、营销投入比30年前提升了百倍甚至更多,体量内卷和通货膨胀一样无法止歇,60美元的售价终将无法驾驭这种程度的开发循环。
为了应对恶化的局面,许多游戏厂商曾选择以掩耳盗铃的方式涨价。
比如,尽管一款游戏的价格看上去只有60美元,但厂商刻意扭曲了DLC的概念,推出大量付费DLC,本质上是将原本完整的游戏体验分割收费,以此绕开定价限制。又或者,更多厂商干脆转向了长线运营,利用微内购模式榨干游戏的变现潜能。
到今天,兜圈子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涨价这件事渐渐被摆到了明面上,新的定价机制正在一场又一场小规模的舆论风波里构建。
就像这个春天,来自任天堂的新一代Switch给了全球玩家一个下马威。但内容行业的微妙之处正在于此,尽管粉丝反复咒骂着《马力欧卡丁车世界》的癫狂定价,但大家依然心心念念惦记着它即将到来的专场直面会。
图源任天堂官网
对任天堂而言,最行之有效的阳谋,一定是用足够的游戏体量撑起80美元的超高定价,而不是用一款平庸之作挑战玩家的耐心。只有神作之名,才能给“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个合理化的理由。
说到底,在一根被购买力与接受度绷紧的钢丝上,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才是游戏行业重构价格平衡的最大筹码。
一款游戏涨价或降价的决策权,属于游戏公司自己。而一个行业涨价或降价的命运,则由每个掏钱投票的普通玩家共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