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在4月10日举行的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2025春季峰会上,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长、原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作出上述判断。他认为,2025年将成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强人工智能布局、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历史机遇期。特别是DeepSeek的火爆出圈,展示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突破的潜力。谈及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在会上说,判别式人工智能框架已定,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成熟,下一次人工智能浪潮大概率是代理式人工智能。
“各方对人工智能在金融业推进充满期待。”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例说,其对话、创作、推理三大核心能力,非常契合金融行业需求。“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对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
4月10日,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2025春季峰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摄
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在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加快数字化转型。与会专家认为,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效率敏感型行业,具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丰富场景、广阔空间和巨大效益。人工智能为金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将深刻重塑金融行业生态格局。
那么,金融业该如何迎接“AI时刻”?陈文辉表示,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金融业要充分树立数字化转型战略,向AI领域倾斜更多金融资源,并加强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与此同时,还要高度关注AI运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理事长、孙冶方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认为,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丰富金融支持工具,探索更加灵活、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从而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尚福林提出,在技术上强化垂直领域的专业性,在技术基座基础上针对金融行业特点进行精细训练,对生成内容及时进行交叉验证,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动态,增强对智能算法风险的穿透式分析能力,健全智能算法的规则制度,提升算法可解释性、透明性、公平性和安全性。
为推动AI在金融领域应用,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指导下,国民财富发展研究合作平台发起成立“AI-FI”实验室。该实验室将致力于推动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与创新发展,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记者 马常艳)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