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股票

“科特估”为“国产化”重塑估值 科创板公司乘势而上加速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毛艺融

在全球经贸秩序重构的关键节点,国产替代已从战略储备转化为必然选择,而此次关税反制政策实质为这一趋势注入加速动能。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估值逻辑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资本市场来看,以科创板为代表的A股科创企业有其特殊的估值逻辑。一批科创板公司已成为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与此同时,一批科创板公司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数据显示,超七成科创板公司实现境外销售,27家公司销售区域已覆盖超百个国家或地区。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在“科特估”的引领下,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给予了极强的信心,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给与估值提升的配合,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的信心,“科特估”正是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定价。并且,在市场选择与政策引导的协同作用下,“中国制造”有望突破后发优势的瓶颈,完成从“模仿”到“超越”到“主导”的质变,开启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新时代。

硬科技实力持续提升

国产化率仍有空间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从政府采购倾斜、税收优惠、技术攻关、产业链安全、地方试点、金融支持等多维度推动国产替代,重点领域包括半导体、基础软硬件、环保装备、智能汽车等,目前,本土化产业链在许多关键领域已实现大幅突破。

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作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心脏”,始终是海外重点围堵、实施技术封锁的核心领域。近年来,科创板集成电路企业全力推进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高端环节的技术攻关,大大提升了我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高端装备是制造业的“脊梁”。目前科创板已有超百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齐聚板块,囊括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等先进工艺装备,下游覆盖轨交、汽车、电力、航空、物流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一批公司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装备支持。

当前外部的“围追堵截”的压力下,我国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仍然迫在眉睫。如今,在技术与产能的合力作用下,中国有望通过“内循环”进一步加速实现产业链全面“中国化”发展。“对美加征关税后,我国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的国产化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以航空器、消费电子、汽车核心部件、高端农产品为代表的领域将出现显著替代效应。”芦哲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上市公司勇当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并积极推进并购重组,利用定向可转债支付工具、收购未盈利标的资产等手段,加速实现产业升级。

政策赋能与资金涌入

为估值提升带来双轮驱动力

当前,“科特估”体系下资本市场与国产化正在产生协同效应。在芦哲看来,国产化是实现产业链安全的必要路径,国产企业通过“估值提升—信心提升—资金流入—国产化率提升—估值提升”形成正向的闭环,资本市场与产业形成产融协同新范式,有望进一步增加资本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今年一季度资本市场的行情正验证了“科特估”与科技企业国产化的完美结合。国产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铺开使用,国内的智能驾驶系统搭载价格也进入历史新低,中国高端制造业已经开始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

在“科特估”的引领下,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给予了极强的信心,带动市场成交热度持续提升。近两日,在全球市场动荡之际,4月8日、4月9日连续两日,A股走出独立行情。截至4月9日收盘,沪深两市双双上涨,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涨幅1.31%,深证成指涨幅1.22%。

与此同时,坚守“硬科技”定位的科创板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亮眼,实现2025年“开门红”。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13时,科创板公司已有1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7家预增,3家扭亏为盈。一季度良好的开局也将为科创板公司估值提升

申万宏源研究首席策略分析师林丽梅认为,从避险到布局,关税冲击下的中国资产战略机遇再定价。在市场大幅调整之际,中国资产再次回到相对全球具备良好性价比的估值位置。在特朗普关税冲击带来的基本面担忧出清后,市场可能迎来一个重要的中长期周期低点,继续看好后续A股产业趋势和低估反转行业轮动的机会。

展望未来,芦哲表示,春节后由DeepSeek引发的估值重塑,并非单纯的技术事件,而是中国创新体系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进化”转型的缩影,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给与估值提升的配合,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的信心,中国科技的技术突破、智能制造和资本市场共同配合有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加速完成,向创新驱动型经济体发展,“科特估”正是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定价。

(编辑 孙倩)

浏览:579
日期:2025-04-10来源:宁德股票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