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国家队”出手稳市,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弹药待发

  面对“对等关税”冲击下的A股重挫,“国家队”坚决出手应对,中国版平准基金浮出水面,以期缓解市场担忧情绪,提振信心。

  4月7日临近收盘,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表示,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汇金公司集体发声。中央汇金明确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身份,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央行表示,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

  同日早间,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通知》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截至4月8日14点,中证500ETF(510500)、中证1000ETF(512100)实时成交额分别超130亿元、100亿元,已显著超越前一交易日全天水平,市场交投活跃度高。

  中长期看,稳住A股后,还有哪些对冲政策储备在路上?

  4月8日,一位宏观政策分析人士对和讯称,从政策端推演情况看,本轮情形可类比2022年,时间点很像,政策在2022年靠前发力,两会既定政策在6月30日就已基本做完,下半年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即当年年中加码,坚定呵护股票市场,参考日央行购买ETF,阻断资产价格螺旋。

  针对此轮“对等关税”的应对措施,上述人士称,股市方面的举措已经显现出特殊性,此外还需要重视内部需求的稳定性,短期内能拿出来的工具都会用,但是具体措施还需要观察4月9日关税落地之后的情形,目前“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

  通过梳理当前宏观政策,可以看到今年已有的政策尚未完全用完,已预告待推出的宏观政策储备充足:货币政策方面,包括降准、重启国债买卖、结构性降息、政策性降息、支持科创投融资、消费和外贸的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等;财政政策方面,则包括加速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使用,“以旧换新”适用范围、规模的进一步扩围、促生育相关政策、增发特别国债或追加赤字增发国债、推动财税改革举措等。

  资本市场方面,类平准基金已经出手。有关进一步扩大互换便利和回购增持再贷款规模或降低利率则有望在今年4—5月推出。

  推出时序方面,华创证券观点认为,从目前可期待的大体量政策储备来看,按照触发条件的难易程度排序,首先是货币宽松;其次是平准基金;增发特别国债,弥补一部分国内需求,对GDP的对冲幅度约为0.5—1个百分点;最后是扩大消费补贴至服务业,触发排序相对靠后。

  “对等关税”冲击仍在延续。美东时间4月7日,美方威胁进一步对华加征50%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月8日发表谈话称,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如果美方升级关税措施落地,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有关“对等关税”可能触发的潜在影响,恒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张一此前指出,在整体经济方面,高关税有可能导致总需求不足问题进一步凸显,如果对美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财政对冲。

  4月8日,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对和讯表示,当前形势下,需要我们“做好”自己,一方面,短期加大实施逆周期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改革开放释放制度红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有制改革等,推动中国经济回归“增长路径”,增强各方面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信心。同时需持续保持对外开放,维护好“朋友圈”。

  短期看,袁海霞建议,仍需加大逆周期宏观调控力度扩内需、稳增长。“面对美国新一轮加征关税,除了落实好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针对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痛点,财政政策方面可以进一步研究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投资的政策:一方面考虑两新两重扩容扩围,针对服务消费潜力较大,除了目前的商品消费补贴,出台服务消费领域补贴;另一方面加大房地产稳楼市的力度(核心城市的放开限购以及改善机制加大收储力度等)等;此外,也可以考虑实施包括育儿补贴,加大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社保的力度。”

  货币政策方面,袁海霞表示,综合考虑目前形势,建议4月份进行一次降准;全年根据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适时降准释放长期资金,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并创设新工具为银行提供定向资金支持;可继续降息降低整体社会融资成本和宏观债务成本,也能减少新发行政府债券的利息支出,为财政发力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此外也可以考虑创设稳外贸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有关政策对冲所需的规模,中金测算补足拖累GDP需要赤字率抬升或人民币贬值。去年924政策转向以来,私人部门杠杆有所企稳,但持续性有待巩固,虽然DeepSeek引领下的AI热潮带来新的增长点,不过要想彻底解决整体私人部门去杠杆的问题,还需要时间和空间,因此需要财政介入。

  当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大超预期,则再度凸显了财政对冲的重要性。以广义财政赤字脉冲衡量,从历史经验来看,出口弱则政策强,内需为经济失速风险提供下行保护。

  具体路径方面,中金报告建议,关税加征幅度提高55%~60%后,补足出口拖累的GDP可能需要赤字率抬升1.5%~2%对冲;当前情形下,可能需要人民币汇率贬值6.5%~10%对冲;本次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提升了对转口贸易的关注,长期还是需要依靠企业出海缓解贸易失衡局面,类似于日本企业20世纪90年代对外出海寻求“第二成长曲线”,或有助于企业自下而上打破关税与供应链重构。

(责任编辑:高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浏览:623
日期:2025-04-09来源:财经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