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新股

云迹科技招股书拆解: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含金量几何

近日,云迹科技正式递表港交所,以"AI智能体概念第一股"的身份冲击资本市场。

作为领先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企业,尽管云迹科技不为大众熟知,但其产品早已深度融入酒店、医疗机构等场景,化身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智能助手",链接到越来越多的人。

如今,这家以酒店场景起家的机器人公司,凭借累计服务超过3.4万名企业客户,包括全球超3万家酒店及100家医院的积累,悄然站上了AI商业化浪潮的潮头。

然而,市场对服务机器人行业的疑虑始终未散:为何场景落地多年仍难盈利?技术壁垒能否撑起估值?又是什么让云迹科技有底气冲刺AI智能体这一赛道?

1·从"亏损"收窄,看云迹科技远超行业的商业化进展

服务机器人行业长期被诟病是一个"烧钱"的赛道,但云迹科技的财务数据却透露出一丝不同。

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1.61亿元增至2.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2%,同期经调整净亏损从2.34亿元缩至0.278亿元,以65.7%的年复合增长率收窄。短期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来源:公司招股书)

对比行业内如波士顿动力等明星企业"十年投入、零商用"的窘境,云迹的商业化成绩堪称行业奇迹。

要注意,云迹的亏损收窄并非"节衣缩食",而是商业化能力质变的结果。其核心驱动力则在于其产品迭代下持续完成机器人PMF验证,即产品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由此兑现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增长。

产品销量层面来看,云迹科技的整机机器人在市场上表现出色。以"润"和"格格"系列为代表的机器人产品广受认可,销售成绩亮眼。尽管一代产品"润"已停产,销量有所减少,但迭代后的产品"格格"系列成功接棒,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仅在2024年其销量就达到6358台,同比增幅68.3%。

(来源:公司招股书)

对应到财报数据上,机器人及功能套件业务板块下,其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89亿元,占到公司总收入的77.2%,同比增长57.8%。

(来源:公司招股书)

从毛利来看,也进一步验证了其收入带来的增长超过销量成本的增长,2022-2024年,公司毛利实现64.6%的年复合增长率。毛利率由2022年的24.3%,提升至2024年的43.5%。这一显著的增长展现出云迹科技在商业拓展与成本控制上的卓越成效。

(来源:招股书)

2·净资产负值有因可循,现金流支撑经营稳健

此次云迹科技招股书中资产净值为负值,且数额高达15.2亿,这一数据颇为不寻常,一般而言,企业资产净值为负值可能预示着其面临较大的财务困境,如资不抵债、偿债能力存疑等,这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警示。

然而,对于云迹科技而言,这一看似不利的数据背后却另有隐情。

(来源:公司招股书)

细究可以发现,公司赎回负债高达18.7亿元,这也是导致净资产为负的主因。对此招股书也有相关解释,这类负债本质是上市前的对赌协议,实际上,类似小米、美团等知名初创公司在IPO阶段也多数会因为此科目影响财务报表表现,但此类企业并未没有这样的亏损发生,对公司实际运营也没有影响,这笔所谓的"负债"数字在上市那一刻就会消失,同理,若云迹科技成功上市,此类负债将自动转为权益,对现金流并不构成实质压力。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负债"的数字越大,反而印证公司被投资方认可的价值更高。

(来源:公司招股书)

另一方面,深入剖析云迹科技现金流相关指标,也可窥见其在现金流方面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稳健性。

从经营净现金流出的变化趋势来看,云迹科技在过去几年实现了显著的改善。经营净现金流出从2022年的1.70亿大幅收窄至2024年的0.41亿。如此大幅的现金流出减少,表明云迹科技在控制成本和提升运营效率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这不仅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也增强了其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抗风险能力。

(来源:公司招股书)

同时,招股书数据显示,云迹科技截至2024年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1.05亿,且无银行贷款带来的债务压力。同时招股书还提到,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定期存款的即期部分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将能够维持约64.2个月的财务可行性,显示出公司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此外,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银行定期存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合计为3.41亿,占资产总值5.11亿的比例高达66.8%。

(来源:公司招股书)

在周转效率方面,云迹科技同样表现出色。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67天大幅压缩至2024年的139天,体现了在规模增长基础上,公司供应链管理的不断优化和库存周转的加速。

(来源:公司招股书)

同时,应收账款的周转周期也得到了同步优化。这种周转效率的提升,不仅加快了资金的回笼速度,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还增强了公司的业务"造血"能力,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公司招股书)

此外,云迹科技本次是以港股18C特专科技行业上市条件提报。第18C章的设立,主要为未商业化,或处于商业化初期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打开上市大门,使企业能够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步伐。从该上市新规实施以来,已成功上市3家企业,包括"AI制药第一股"晶泰控股(2228.HK)、"国内智驾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02533.HK)和"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2432.HK),均是不同领域的"硬科技"代表。根据现有案例分析,港股18c规则申报企业一般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这也意味着,如审核进程顺利,云迹科技或将在今年年内消除净资产负值风险。

3·冲刺"AI智能体"的底气,技术与商业化的双向奔赴

当前,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个行业,其中AI智能体作为AI技术上的明珠,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广阔舞台,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纵观云迹科技的崛起之路,从以酒店机器人为切入点,成功解决了酒店场景中的"最后一百米"配送难题,到如今不断向更广泛的场景拓展,构建包括机器人、AIoT组件和AI数字化系统在内的完整生态,通过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深度整合,为各行业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从"送物机器"到"智能体生态"的跃迁,云迹科技的底气源于技术壁垒、场景深耕与商业化提速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瞄准的更是AI+机器人赛道的星辰大海。

技术能力来看,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云迹在国内拥有979项注册专利和487项专利申请,以及167项软件版权。公司还曾两次获得了中国AI领域成就的权威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奖",并参与制定26项技术及行业标准。

(来源:公司招股书)

云迹科技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场景深耕是其差异化优势的集中体现。

2023年,云迹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复合多态机器人,这一创新产品标志着具身机器人新时代的到来。复合多态机器人通过独特的模块化设计,能够灵活切换送物、清扫、巡检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

如今除酒店外,云迹科技的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医疗机构、工厂及社区等多个服务行业场景,表现出卓越的跨场景适应性和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云迹科技的智能服务部署更是大放异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AI智能体的实力。

作为"复合多态机器人"商业化先行者,云迹科技实现了"技术-商业"的双向奔赴,通过UP系列复合多态机器人和工具仓模块及智能控制模组,实现跨场景快速适配,其构建起技术壁垒与客户粘性,不断兑现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并最终反哺自身发展。同时,伴随技术迭代与场景深耕形成的共振,其也将持续以"规模经济"兑现更多的利润增长。

此外云迹科技的差异化优势还体现在其生态构建能力上,基于此,云迹科技亦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同效应,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这种从单一产品到生态系统的跨越,不仅提升了云迹科技的市场竞争力,还为其未来的业务拓展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市场规模来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2023年中国不同场景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潜在规模近万亿,其中酒店独占约4500亿元的基本盘,这一数据预示着公司巨大的发展前景。

(来源:公司招股书)

4·结语

从招股书的数据切片中,外界得以窥见云迹科技这家企业的独特基因:它既非纯粹的技术理想主义者,也非盲目追逐热点的概念玩家,而是将"场景化生存"刻入发展逻辑的务实派。

在酒店机器人领域长达十年的深耕,云迹科技完成了从单一硬件供应商到智能体生态构建者的蜕变——通过将AI算法与行业Know-how深度耦合,云迹的机器人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演变为企业运营的"数字化神经末梢"。

这种进化路径,恰与AI产业从"技术炫技"转向"价值交付"的全球趋势不谋而合。

当下云迹科技,恰似站在AI与千行百业的交汇点上,若其能用持续收窄的亏损曲线和场景复制的加速度,将技术蓝图不断转化为可触摸的利润增长,作为"AI智能体概念第一股",其势必还将在中国AI商业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浏览:65
日期:2025-04-08来源:北交所新股申购规则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