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2024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24198亿美元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本报记者 刘琪

3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公布2024年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4198亿美元(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区、中国澳门特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0631亿美元,占44%;短期外债余额为13567亿美元,占56%。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36%。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外债余额为4069亿美元,占17%;中央银行外债余额为1092亿美元,占5%;银行外债余额为10214亿美元,占42%;其他部门(含关联公司间贷款)外债余额为8823亿美元,占36%。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3367亿美元,占14%;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4007亿美元,占17%;货币与存款余额为4346亿美元,占18%;债务证券余额为8361亿美元,占34%;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472亿美元,占2%;关联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2455亿美元,占10%;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1190亿美元,占5%。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12122亿美元,占50%;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12076亿美元,占50%。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0%,欧元债务占8%,日元债务占5%,港币债务占4%,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3%。

外汇局指出,2024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为12.8%,债务率为63.8%,偿债率为6.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2.4%,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对于2024年我国外债情况,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表示,2024年,我国外债规模小幅下降,币种结构优化,期限结构保持稳定。截至2024年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4198亿美元,较2023年末下降277亿美元,降幅1.1%。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占比50%,较2023年末上升3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占比44%,与2023年末基本持平。

谈及当前我国外债形势,李斌表示,外债规模下降受多重因素影响。2024年,受汇率波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我国外债规模一、二季度有所回升,三、四季度有所下降,全年总体保持基本稳定。截至2024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较2023年末减少277亿美元,其中,汇率折算因素造成外债余额下降360亿美元,对外债余额下降的贡献度为129.9%。

李斌表示,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2024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2.8%,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63.8%,偿债率(外债还本付息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6.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2.4%。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以内,且有不同程度改善或保持基本稳定,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李斌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保持基本稳定。展望2025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总体仍处于降息周期,外币融资成本有望稳中趋降,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有助于我国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编辑 张钰鹏 贺俊)

浏览:301
日期:2025-03-29来源:财经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