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AIGC第一股”开始组织AI化,出门问问接下来要取消中层|深研财报

  “当AI agent变得可行的时候,除了做产品外,怎么能够让公司的组织AI化,这是很多公司都在考虑的事情。”3月27日,出门问问有限公司(02438.HK,以下简称,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在业绩媒体会上表示:“一个200人的公司,在未来也许只有二三十个人类员工,其余都是agent,这不是科幻,而是很多小型的创业公司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作为一个存在十几年的公司,必须跟上这个潮流,使我们转型为一个原生AI组织,在竞争中更有效率。”

  基于此出门问问计划在未来一年的实践中,通过搭建数据基建、将AI嵌入整个工作流等方式完成组织的AI化。具体操作是,将工作文档、代码等被文档化的公司行为全部数字化,再让AI去访问所有的数据(会议记录、周报、代码、销售业绩、组织架构、OKR等),继而让AI agent全过程参与执行与管理,借此发挥更大的效用和价值。

  李志飞说:“这就相当于公司拥有了几个CEO所具备的能力,因为CEO才能对公司的整个过程较为了解,对于公司剩有的少量的人,一方面需要去提高认知,了解AI的能力和边界,一方面也需要对组织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更加的扁平化,可能很多中间管理层就得撤销,因为如果不调组织的话,这些人可能会成为AI转型的较大的阻力。而在AI与人同时参与的组织中,也需要根据数据去不停地迭代。”

  作为谷歌在中国投资的首家创业公司,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CEO李志飞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曾任 Google 美国总部科学家,机器学习与机器翻译专家。

  在IPO前,出门问问于2013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进行七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2.5亿美元。2023年5月30日,出门问问第一次递表港交所。招股书失效后,出门问问在12月1日迅速再次递表,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与招银国际,最终于2024年4月23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3月27日,出门问问上市以来交出的第一份年报:2024年营收3.9亿,其中纯软件产品AIGC营收2.2亿元,同比增长88.5%。AI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0.16亿元,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收入为人民币1.52亿元。

  在AIGC业务方面,李志飞想要做到的是,纯软件、高毛利、国际化。此前也进行了业务调整,不再增加传统AI项目制收入(例如汽车附属公司A的业务),全面投身于可持续增长的纯软件AIGC产品化业务。

  从业绩表现上看,AIGC的贡献度在不断上升: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AIGC营收分别为人民币0.068亿元、0.399亿元、1.176亿元、2.2亿元,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8.0%、23.3%及56.8%。

  李志飞表示:“公司的定位就是要做一个有模型迭代能力的AIGC公司。从产模结合的角度,以优化用户体验为目的去做模型迭代,而不是为了做模型而做模型,从商业的角度,我们会把一些不可持续或是不太健康的商业模式,比如主动放弃项目制这种交互方式,更多从产品的角度进行交互,未来也会在AIGC的方向去做应用。”

  一直以来出门问问将其AIGC商业模式归纳为ToSMB与ToPC:“大模型时代,AI公司可以服务中小企业(SMB)或专业消费者(Professional Consumer)。ToPC可以避免传统ToB的项目制,也可以避免与ToC互联网巨头竞争停止增长的流量。”

  目前这一模式仍在持续,李志飞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和讯称,面对AIGC当前的竞争格局,如果纯ToC,比如做聊天类的应用,还是比较难的,其中最大的竞争难题是国内外的互联网巨头相对创业公司而言都有无限的资源,他们不太关注商业模式,早期要的是用户量。所以出门问问的产品,比如说魔音工坊,面向的大多是内容创作者,从体量上看不像纯ToC的用户那么大。互联网巨头在这方面的投入也不会特别大。我们切入得比较早,用户量和营收也是不错的。

  李志飞提到出门问问另一个避免去与巨头血拼的方向是AI硬件。“我觉得这是一个差异化竞争的过程,如何将AIGC的软件内化到硬件中去,既有商业模式,又不像纯聊天机器人的竞争那么激烈,目前来说,我们主要在做的是面向创作者的AIGC软件,如果ToC就是加入硬件去做A硬件,但硬件只是载体,我们看重的是载体背后的灵魂。”

  有关DeepSeek的全面应用,李志飞认为,AI平权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利好,可以不必再去权衡取舍对人力和算力的投入,同时也可以持续进行模型的训练。

  面对当前AIGC解决方案行业集中度不高,市场时刻面临洗牌的问题,李志飞认为,整个AIGC行业其实刚刚起步,很多变量无论是来自用户需求还是行业竞争都是非常大,到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行业格局。

  “我们也不例外,我也不认为我们今天就已经找到了一个生态位,在某个很坚硬的岩石上去做迭代,甚至整个行业,哪怕是巨头也没找到所谓的生态位。所以我们的策略是,跟上最新的潮流,保证组织能力、研发能力和现金能力能够快速地去朝最新的方向调整,同时要保证健康的现金流,使得我们可以留在牌桌上,同时也在不断锻炼能力,唯其如此,当有新的机会出现的时候,才能快速抓住。”

  李志飞认为,这可能是今天绝大部分AI公司甚至是巨头公司唯一的策略。

(责任编辑:高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浏览:821
日期:2025-03-28来源:财经新闻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