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地方多措并举 助力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记者 石柳

近日,2025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发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利好政策不断涌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需要构建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整合多方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性,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策支持是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基础保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并提出主要目标,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文件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还通过细化目标任务、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有效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随后,多地积极跟进,安徽、湖南等地出台相应政策。例如,日前,《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明确提出,“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袁帅表示,这些举措文件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支持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文件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强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推动产业发展、增强经济活力的角度来看,多地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业等现代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并借力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的角度来看,多地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对于今年出台的政策如何落地,袁帅表示,相关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扶持和监督检查。在政策着力点方面,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二是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四是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政策应通过“改革+产业+人才+金融+治理”多维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关键在于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可操作的基层实践,强化资源整合与长效机制。未来,应以“稳粮食、促增收、强产业、优生态”为核心,推动乡村振兴从“输血”转向“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 才山丹)

标签: 财经杂志
浏览:161
日期:2025-03-21来源:财经新闻股票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