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指出,消费和投资是拉动内需的重点所在,目前已经发生了值得关注的结构性变化。
“下一步着眼点要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刘世锦认为,消费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是以社保、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娱乐、金融服务、交通通讯等与基本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的发展型消费。
消费需求已从生存型消费转向教育等发展型消费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刘世锦表示,以吃穿和其他日常基本消费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居于稳定,消费增长更多地由社保、医疗卫生、教育、金融服务、文化娱乐体育等发展型消费拉动。
刘世锦解释道,生存型消费是以个体消费方式为主,而发展型消费较多采取集体消费或者公共服务方式,如社保医保采取互助共济方式,学校教育是集体学习方式。发展型消费和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密切相关,给劳动者提供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性,提升体力智力水平,进而提升人力资本。因此发展型消费既是消费,但可以看成是投资,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扩大消费肯定得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就要增加生产。”刘世锦表示,疫情期间有部分低收入人群生存型消费水平降低,但是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和收入增加,这些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解决。
刘世锦表示,当前居民消费增量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医疗、保险、金融、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中增长较快的是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
服务业投资取代房地产晋升“三驾马车”之一
基建、制造业、房地产是传统的投资“三驾马车”。但在当前,这一投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刘世锦介绍,近期服务业投资比重已经超过房地产投资,上升到了第三位。
“房地产投资下降是符合规律的,全局历史需求峰值和都市圈城市圈的结构性需求峰值都已经出现。”刘世锦表示,基建投资的比重呈周期性波动,有比较明显的政策工具特性。但除去基建后的服务业投资,近些年稳中趋升,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表现出较强的稳定增长韧性。
在刘世锦看来,投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基建投资中,增长重点是信息传输、环境、公共管理、水的生产和供应等行业,传统的公路、铁路、电力热力等行业下降。制造业投资中,增长较快的有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医疗、专用制造设备、仪器仪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服务业投资中,增长较快的有社会保障与福利、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娱乐、银行和其他金融、商务服务等领域,与发展型消费紧密相关。
此外,刘世锦还表示,出口也呈现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部门比重上升的态势。增长较快的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如计算机、电气机械、化学原料和制品、专用和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等。传统的纺织、家具等保持稳定。另外,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能力增加,如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
弥补农民工公共服务短板可释放巨大消费潜力
在刘世锦看来,与基本公共服务捆绑的发展型消费潜力巨大。其中,最大的短板是近3亿进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问题,补上这个短板将会释放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
“如果能够解决进城农民保障性住房需求,将拉动从建材到家电、装修几十个行业的增长。”刘世锦表示,完善社保体系有利于稳定预期,增加流动,减少过度储蓄,增加消费。医疗、教育将有效提高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的水平,成为高质量供给的基础。将农民由流动状态到“稳下来”有助于稳定预期和长期主义,培育工匠精神。
他建议,在脱贫攻坚战之后,实施为期3年的进城农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攻坚战,并以此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针对投资,刘世锦指出,大量使用钢材水泥土木建设的大型建安工程时代的峰值期已经过去了。将投资的重点放在建安工程类的大型项目上,不符合实际需求,也往往是低效率,可能形成新的烂尾工程,更会耽误更紧迫和重要的投资,即人力资本投资。
在他看来,新“三驾马车”的投资重心要尽快转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制造业中是体现技术进步的设备投资,服务业中是与发展型消费相配套的投资,还包括数字技术和绿色创新投资。
此外,刘世锦认为,政府应在消费方面管得多一些,投资上管得少一些。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应作出重大调整,增加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支出,相关领域的发展机制要相应改革,逐步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投资的着力点要从物质资本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刘世锦建议,要改变见物不见人、人力资本投资不如物质资本投资的看法,真正转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上来,政绩考核要更加重视人均指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孙文轩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