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正宇/供图 本版数据来源:《香港2035年:全球财富管理中心》报告
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今年以来,香港密集发布多项新政,不断“筑巢引凤”,吸引家族办公室、私募股权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落户”,希望能将全球资金引导至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创业公司、债券融资、绿色金融等领域。
背后的逻辑是,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金融业普遍认同的利润增长引擎。证券时报记者从官方了解的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规模达4.6万亿美元(约35.7万亿港元),是其GDP的大约12倍,当中65%的资产来自非香港投资者。
“可以看出,香港的确是一个聚宝盆,把全世界的资产和资金都汇集在这里,一方面我们股票市场具备深度和广度,跟内地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我们金融产品包括衍生品的丰富性、金融人才的密集度,还有我们即将推出的‘互换通’、不断优化的跨境理财通等,都是独一无二的。”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描绘了香港打造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优势。
数据显示,香港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已汇聚世界最重要的银行、保险、证券与基金等全光谱金融机构。全球100家最大银行中近80家及100家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中约70家,均在香港经营业务。此外,香港是全球最开放的保险业中心之一,截至2022年5月香港共有164家保险公司,其中97家在香港注册成立,其余67家则分别在内地或20个海外国家注册成立。
“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必须让香港作为国家最国际化的城市,让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继续保持。”许正宇说,香港必须提供足够多的机会和平台,让相关资本方能持续深耕这个市场。比如在金融领域对虚拟资产的支持,多措并举吸纳家族办公室,增加对中东地区的吸引力等,“我们是迎八方来客,开着门做生意”。
欧美银行流动性危机
对香港影响不大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美国多家银行及瑞信爆发流动性危机,您认为这是否会对香港金融体系形成慢性冲击,香港目前的金融体系是否足够安全和稳健?
许正宇:从整个金融系统看,最近欧美银行危机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目前香港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超过20%,远高于8%的国际最低要求。这些事件对我们金融市场、银行体系、资本市场影响非常有限,而且我们银行业系统运行非常顺畅。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市场传言从欧美那边涌入香港的资金量很大,这对于香港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是否为一个较好的机会?
许正宇:其实香港作为一个投融资中心或风险管理中心,不一定是跟一些短期事件挂钩,香港作为财富管理中心优势是很明显的。最近我们举办了“裕泽香江”高峰论坛,共有超过100名来自内地、北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中东等地的环球家族办公室决策人及其专业团队出席,进一步展示香港作为世界领先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枢纽的吸引力及长远前景。
我们也探讨了家族办公室追求的两大目标:为财富保值并实现长远增长,同时推动社会和社区普惠共融发展。特区政府也发表了一份有关家族办公室业务在香港发展的政策宣言,推出八项措施,为家族财富拥有者落户香港提供更有利的配套和服务。这些措施包括: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提供税务宽免、成立香港财富传承学院、推广机场的艺术品储存设施和发展香港成为慈善中心等。
其实香港在当下国际局势变化中也体现出了自身的稳健性和韧性,我在跟不同的家族办公室决策人接触中发现,他们对于在香港成立家族办公室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趋势,家族办公室的决策人从第一代到第三代,在财富传承过程中,新生代对于一些金融回报以外的投资,比如慈善、绿色金融、虚拟资产等非常有兴趣,他们希望通过这类资产配置来体现他们的价值观。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以来,香港一共吸引了多少间家族办公室?
许正宇:去年约有20多间家族办公室落户香港。因为在香港增设家族办公室没有牌照要求,因此没有客观准确的数字。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香港是全球超高净值人士最密集的地方,大概超过15000人,如果加上大湾区可能更多。家族办公室跟其他的经济活动、金融活动有很密切的关联性,因为他们需要投资不同的业务,包括不同区域的二级市场股票、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债券、保险、贵金属、经营性不动产比如厂房、写字楼等,甚至包括虚拟货币等特殊资产。因此,家族办公室的资产配置需求是全方位、综合性的,香港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
你可以将家族办公室看成所有事物的源头,能够发挥巨大的乘数效应,将资金引导至首次公开招股市场、股权投资和私人慈善事业等,为金融服务业创造更多商机,令经济整体受惠。
“香港是一个聚宝盆”
证券时报记者:香港目前资产财富管理规模有多大?
许正宇:香港在2021年年底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规模达4.6万亿美元(约35.7万亿港元),是其GDP的大约12倍,当中65%的资产来自非香港投资者。
可以看出,香港的确是一个聚宝盆,把全世界的资产和资金都汇集在这里。一方面,我们有自身的市场优势,包括股票市场,新修订的《主板上市规则》,允许未有收入、盈利的特专高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降低这些创新企业的上市门槛,给它们提供一个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我们还有非常完善的私募基金法律框架,比如基金可以选择以公司形式成立,但可灵活地发行和注销股份,供投资者认购和赎回基金。希望通过信托基金以外的新基金结构,令香港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基金成立地,并提升香港制造基金的能力,从而深化扩大香港资产管理业规模。
我们还有人才优势,对于亚洲经济的了解,对于金融产品专业性的判断,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金融机构、企业选择落户香港的原因。
证券时报记者:新加坡近年来也在不遗余力发展和提升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地位,这是否会对香港形成竞争压力?
许正宇:我一直都强调,我们不怕竞争,只是怕自己不争气,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我觉得香港过去的历史一直都是在竞争中成长,也只有在竞争中我们才能够凸显优势。
在巩固我们的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地位时,我们还进一步完善税务豁免制度,为由单一家族办公室所管理的家族投资控权工具的合资格交易及附带交易提供利得税豁免。我们现在的税务豁免门槛约为3000万美元,这个门槛我相信可能比某些地方更有竞争力。我们还对符合条件的慈善机构给予免税地位等,另外还有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相关细节还在敲定,待后公布。
拓宽加大人民币产品选择
证券时报记者:香港近年来一直在增强它作为上市首选地的竞争力,您认为还有哪些地方是可以继续扩大和完善的?
许正宇:首先,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境外人民币枢纽,我们必须拓宽和加大人民币产品的选择,不单把人民币作为保值的产品,也作为一个可投资产品。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们将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鼓励上市发行人设立人民币柜台及发行更多人民币股票。我们为了配合这个政策,还特别修改了相关法律条例,豁免由庄家做出的、关乎双柜台证券交易所须缴付的印花税,让它有更大利益驱动双币柜台价格趋同。
下一步,我们会将人民币柜台连入港股通,让内地投资者能直接用所持人民币交易香港的股票。这是我们希望年中之后联合内地相关监管机构落实的事情。
为便利更多内地地方政府在香港发债,我们已制定《豁免利得税(内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债务票据)令》,自今年3月底扩展豁免利得税的优惠至所有内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港发行的债务票据。
还有衍生品市场,我们也是在积极落实之前中国证监会宣布的举措,支持在香港推出国债期货,让一些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的国债期货市场。
总体来说,我们尽可能去丰富整个金融产品生态圈,让投资者更加愿意持有人民币产品。
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证券时报记者: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香港如何把握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许正宇:首先是中东,他们对于投资内地、香港市场的兴趣很大,希望加大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内地跟香港市场的投资。这是我们必须深耕的业务,无论是绿色金融、科技投资还是虚拟资产等,我们都必须对接起来。我们今年也特意去中东考察,向他们介绍,香港市场是开放的,任何符合规则和要求的企业,都欢迎来香港上市,而且香港的上市制度背后,就是我们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支撑起这些企业。
其次是东南亚地区,也是大有可为的。很多亚洲企业都是瞄准中国市场,我们允许沪深港通里放入国际企业,对很多东南亚地区企业来说,在香港上市能够吸纳的不只是国际资金,也能吸纳来自内地的资金,这对于它们的估值、流动性有很大的支持。
还有就是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是在股票通、债券通之外,打通内地与港澳资金流的另一个途径。香港可以将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大湾区的广阔空间进行布局,一方面提升大湾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通过多元化资金输入提升区内的科技创新优势;另一方面也使香港金融、经济运行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