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民营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强化融资增信和风险分担等支持措施。
在今年两会的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92%以上,占小微企业的比重肯定更高。支持小微企业就是支持民营企业。”
长期以来,对于大多数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存在。“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风险相对又高,银行的筛选模型难以通过。像我们这种小公司,融资是个老大难问题。”南阳市一家民营小微企业负责人说。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诸多中小微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由于可抵质押物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常常面临融不到资的问题。
政府性融资担保,是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性融资担保发挥增信、分险、中介功能,通过为金融机构分担风险,通过为金融机构分担风险,为经营主体增信,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三农”和科技创新主体等实体经济中薄弱环节的放贷意愿,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由于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融资担保难以吸引民间资本,国有政府性融资担保作为财政职能的延伸,就成了担保行业的主要力量。
“政府性融资担保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和公共属性,不以营利为目的,能提供相对较低的担保费率,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河南一家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负责人表示。
3月1日,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也明确提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当坚持准公共定位,弥补市场失灵,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保本微利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
近年来,随着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推进,在河南,“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市(县)直保机构”三级担保体系逐渐形成,政策保障机制持续完善,担保机构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鹤壁淇县的尼龙小镇,一家为风电设备提供脱模布材料的“隐形冠军”企业,因项目扩展投资遇到流动资金压力。中原鹤壁担保走访调研后,一周之内就为其提供了500万元贷款担保,助力企业爬坡过坎,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大关。
在中医药之都、世界艾乡南阳,一家快速发展的艾草制品企业,在中原南阳担保的支持下,仅用3天便获得邮储银行的200万元担保贷款,解决了厂区搬迁和备战消费旺季的资金难题。
尤其是2024年10月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以来,作为河南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关键角色,河南担保力量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一笔笔贷款快速发放,解了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
2024年,全省70多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获得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增信,新增备案担保4.69万笔、391.16万元。综合融资成本、平均贷款利率和平均担保费率较上年同期均大幅下降;全省平均担保费率低于1%的担保机构53家,其中新增担保规模超过3亿元的机构11家,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个体户到产业链,河南担保力量以务实之举,护航民营小微、“三农”和科技创新等市场经营主体破浪前行。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董萍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