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特斯拉正加速推进其印度战略。据彭博社透露,特斯拉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在孟买、德里和班加罗尔启动销售,首批车辆将从上海工厂出口至印度。这一动作被视为马斯克“全球产能分散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据CNBC报道,在印度总理莫迪与马斯克本月初会面后,特斯拉已开始在印度招聘员工并物色展厅选址。印度政府的“诱惑”成为关键推手:承诺对投资超5亿美元的车企,高端电动车进口关税从70%降至15%,并提供工业用地补贴。这一关税优惠仅适用于售价超过3.5万美元的高端电动汽车,并要求企业承诺投资近5亿美元并制定在印度本土建厂的长期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曾试图以“进口先行”试探市场,但印度政府坚持“投资换市场”逻辑。双方僵持十年未果,直到特朗普政府施压印度降低关税,才为谈判撕开裂缝。
还有三座大山要翻
不过,特斯拉的“印度算盘”并非稳赢,这家汽车制造商在进军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时仍面临多重阻力。
1. 美国银行近期研究报告指出,若特斯拉选择适用该政策,其汽车在印度的最低到岸价格将达4万美元,仍远超该国主流购车预算,这也意味着其目标市场规模有限。
2. 根据拟议的电动汽车政策,特斯拉还需遵循三年内在印度建立制造工厂、五年内实现50%本土化率的时间表。法国巴黎银行周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除非特斯拉能将车辆价格降至3万美元以下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否则在印度本土建厂并不划算。
3. 在特朗普新政府领导下,地缘政治壁垒可能影响特斯拉在印度建厂的决定。上周特朗普与马斯克共同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印度设厂将"非常不公平"。
股价暴跌与人设反噬
在印度布局的同时,特斯拉正经历“至暗时刻”,股价方面,特斯拉接连走低,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年内累计跌幅达25%。销量方面,德国、法国销量1月分别暴跌59%、63%,欧洲市占率从1.8%降至1%。中国市场亦显露疲态,1月销量同比降11.5%,
马斯克也因在政治上的争议言行遭到反噬,美国“裁员风暴”、英国“诽谤门”、德国“极右站台”等事件正在积累多米诺骨牌效应,越来越多的特斯拉潜在消费者因为马斯克的个人行为而影响购买决策。
对特斯拉而言,印度既是“避风港”,也是高投入、长周期的“赌局”。若其无法在2025年内推出3万美元平价车型并突破本土化瓶颈,印度市场或沦为“政策套利试验场”。而马斯克的政治化标签,正将特斯拉拖入“商业与意识形态”的撕裂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