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 杨琳 贾璇|博鳌现场报道
3月28日-29日,博鳌亚洲论坛大咖云集,曾培炎、易纲、周小川、福田康夫、林毅夫……一系列重量级嘉宾陆续出现在这场备受瞩目的盛会,共议发展,探讨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是自疫情以来首次完全恢复线下会议。记者们的文字和镜头记录了他们的精彩发言,留住了许多宝贵瞬间。
亚洲各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人口众多,地缘相连、经济交融,产业链供应链互补配套,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建立一个和平安全的亚洲、繁荣开放的亚洲、合作共赢的亚洲。
——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
团结、合作是我们这次年会重要的主题,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主题确定非常精准。没有人否认团结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把团结落到实处,如何具体实施,这不仅是博鳌亚洲论坛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
——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主席、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
2013年发布“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我感到这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事件,十年之后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基础设施的典范,而且对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促进的作用。
——全球基础设施合伙人公司合伙人兼副主席、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
所有经济体,不管是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做好准备,在2023年再度迎接各种难关和挑战。在不确定性大行其道的“新常态”下,“喘息”成为了一种奢求。不过,希望还是有的。好消息在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的亚洲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大的希望和首要生力军。二者加起来将贡献全球四分之三的经济增长,仅中国和印度就将贡献半数的经济增长。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大棒”。碳价、碳税属于“大棒”,人民银行的支持工具是“胡萝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图左)
很多市场都是有金融特性的。未来的碳市场和碳市场所涉及的一些衍生产品的发展和监管,这是金融界非常擅长的一个领域,它应该帮助碳市场建设好、运行好。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图右)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图中)、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图右)
我们需要拥抱AI等新科技,它可能让人类有更多享受生活的机会,也许以后我们每周只需要工作一天了。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
RCEP是不是亚洲国家合作的句号。我们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RCEP怎么做,一是从存量的角度,存量我们已经有了20张协定,涉及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要把存量的这些政策利用好,把已有的东西做扎实;二是增量方面,现在RCEP还有一些内容没有包括进去,比如环境、国有企业管理等,我们不能停留在现在的水平,还要继续。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右)
“一带一路”倡议真正的亮点在于中国的共享精神,把自己的成功与发展中国家共享。“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巴基斯坦填补了在工业、基础设施、技术等各个领域的资金缺口,中巴经济走廊让我们有了途径来获取技术、获取资金,是最便宜、最经济实惠的来源。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
3月29日,“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开场前许久,众多参会人员和媒体人员已在门口排队等待。
现场媒体记者扛着“长枪短炮”,站满了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