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昱
据北京市财政局网站消息,2月18日,北京市发行了一批地方政府债券,包括101亿元一般债券和462.9亿元专项债券,均为新增债券。462.9亿元新增专项债券的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其中部分债券的投向包含土地储备,成为了2025年首批投向包含土地储备的专项债券。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本次北京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合计超460亿元,其中合计超100亿元规模的专项债券资金对应项目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北京发行专项债券,其主要投向包括城中村改造、棚改项目、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等,尚未涉及存量闲置土地的收购。
据了解,土地储备曾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主要投向领域,相关的专项债券品种也被业界称为“土储专项债”,2017年至2019年是其发行的高峰期。从2024年开始,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发布政策,为发行用于土地储备的专项债券提供了充足支撑。
其中,在2024年10月份,财政部宣布了拟会同相关部门实施利用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的政策。同年11月份,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明确要“积极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大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明确了收回收购土地的关键环节和操作要求,为各地启动开展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提供政策指导和工作依据。
此后,在2024年1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明确,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城市政府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有需求的地区也可用于新增土地储备;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从此次北京发行专项债券的情况看,长江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报显示,北京这一批债券中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规模约117亿元。此外,本次新增专项债券的多数项目披露文件中带有“土地一级开发”字样,部分项目存在跨领域的现象。
“可以看出,以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为代表的财政政策正在持续发力。”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今年将是一个财政支出大年,而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无论是传统意义的土地一级开发,还是收回收购企业无力或无意愿继续开发、已供应未动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等,都将为土地储备工作提供更大、更加全面支持,为房地产止跌回稳提供更多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广东多地陆续公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项目及收储价格。陈文静分析,目前部分地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进展相对较快,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公示中涉及土地总数超180宗,拟收购金额合计超380亿元,预计接下来将有更多地区对拟收购地块信息进行公示。
陈文静表示,此次北京发行了投向包含“土储”的专项债券,一方面扩宽了政府进行土地储备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为盘活存量闲置用地提供资金,是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举措。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储备土地资源,也能够增强地方政府的资金流动性,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继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