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力争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同时,《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
本次的“政策红包”旨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什么股能直接受益?长钱偏爱的银行股还能不能买?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银河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解答了相关问题。
政策受益直接标的是保险股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银河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根据证监会发布的政策措施,初步估算,第二批保险资金试点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若逐步落地,未来几年可能带来持续增量。”
1月22日,《实施方案》明确中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同时延长考核周期,对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对社保基金,将细化明确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对此,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银河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实施方案》优化了资金考核机制,实行国有保险公司3年以上、社保基金5年以上、基本养老金3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既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包容的便利环境,同时也能有效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注重长期价值投资和稳健增长。”
受《实施方案》利好消息刺激,保险板块今天大涨。对此,潘向东表示,“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资金是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此次《实施方案》有助于将保险、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不断疏通,提升险资权益投资积极性,有助于增厚其投资收益,特别是在低利率环境下,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是险资增厚投资收益的重要方式。因此政策受益直接标的是保险股。与此同时,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中介,券商将受益于市场资金流入带来的交易量提升,同时托管、财富管理等业务规模扩张,利好行业盈利能力,所以券商股也因此而受益提振。”
“此外,该《实施方案》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促进资本市场结构优化,也能够起到大幅提振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效果。加之春节即将到来,春节之后往往是春季躁动行情,优质股票或者优质基金均有望迎来新一轮行情的机会。所以,部分蓝筹股也将间接受益于长期资金的流入,因此市场的受益范围不仅限于保险、券商板块,还可能扩展到低估值、高股息的核心资产”,潘向东进一步表示。
“长钱”偏爱的银行股还能不能买?
险资作为“长钱”的代表,近期密集加仓银行股。对此,潘向东认为,“银行股作为一类不错的投资标的,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不良贷款压力有所缓解,使其成为长期资金的优选配置方向。”
潘向东指出,“当前国有银行股票股息率较高,其类固收的特点可扮演投资资产配置底舱角色。例如,2024年12月,六家国有大行A股平均涨幅为9.47%,同期沪综指涨幅仅为0.76%。拉长时间看,2024年,大型国有银行板块涨幅超40%。高股息、低估值,以及业绩稳增长、风险计提充分、资产质量优良、ROE稳定、具备较强分红能力的优质银行股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从而吸引了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长期投资者配置并持有。”
银行股是2024年最强势的板块,投资者现在还能买吗?潘向东表示,“虽然银行股在2024年以来涨幅超过30%,短期内存在一定的回调风险,但从长期来看,其投资逻辑依然稳健,银行股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具备较强安全边际。高股息对中长期资金具备吸引力,预计仍有资金不断持续流入。当然,短期而言,对于已经涨幅较大的银行股,不建议去盲目追高,但可以等待回调后择机积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