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李铮】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产学研合作作为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于整合各方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5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链主企业、头部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嵌入式合作。”
1月18日,河南省政协委员、宇通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高鹏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今年提交的提案之一就是关于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企业出题、政府出资、高校出智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搭建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的桥梁,驱动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
现状:
信息不对称、资金瓶颈等问题导致合作动力不足
近年来,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产业化全过程的主体作用日渐凸显。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接近80%,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超七成,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超过50%。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技术创新有着最为敏锐的嗅觉,深知自身发展面临的痛点与瓶颈”,李高鹏认为,企业手中掌握着大量源于一线生产、运营实践的技术难题;高校汇聚了顶尖的科研人才、前沿的学科知识与先进的科研设备,具备强大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能力;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宏观调控能力。
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瓶颈等原因,目前企业与高校双方合作缺乏动力。一方面,传统模式下,企业与高校合作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经济效益,高校侧重学术成果,双方利益诉求难统一,导致合作积极性受挫。如一些高校教师为职称评定做科研,成果理论性强但实用性较差,企业投入未获相应回报,不愿再深度参与。
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投入风险高、资金压力大,缺乏高端科研人才与完备的科研设施,往往难以独立开展深层次技术攻关,面对高投入、高风险的前沿技术研发望而却步;高校科研经费虽有政府支持,但多流向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资金不足。资金短缺使许多有前景的产学研项目夭折。
同时,企业与高校之间中间缺乏有效沟通对接平台。企业不了解高校科研优势,技术难题找不到破解的高校团队;高校不清楚企业技术需求,科研活动有时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科研成果因缺乏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精准把握,难以直接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导致了大量科研资源错配与浪费,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亦面临就业难等问题。
建议:
探索企业出题、政府出资、高校出智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河南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2025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7+28+N”产业链群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2.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2%。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4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1家,规上工业企业2.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万家。
李高鹏认为,加快推进企业出题、政府出资、高校出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应用推广,有利于驱动河南制造业创新发展。从短期来看,可迅速激活一批沉睡的高校科研成果,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中长期来看,持续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催生出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有利于我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科技竞争话语权,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省注入源源不断动力,达成经济、社会、科技全面繁荣的远景目标。据此,他提出了三项具体建议:
第一,构建与优化政策、资金保障体系。政府出台专项法规政策,明确三方权责利,规范合作流程,如知识产权归属、项目验收标准、利益分配比例等。各级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企业高校联合项目开发,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如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引导风险投资、银行信贷跟进,拓宽资金池。
第二,打造沟通协作平台,精准对接需求。线上,建设产学研合作大数据平台,企业发布技术需求,高校展示科研成果与团队专长,利用人工智能精准匹配;线下,定期举办产学研对接洽谈会、成果发布会,组织企业高校互访交流,增进了解信任。企业依据自身发展战略与市场竞争难题精准命题,高校科研团队围绕企业实际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确保科研成果从诞生之初就紧密贴合市场需求,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快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第三,促进人才培养与流动。高校设置跨学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课程,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选派优秀学生参与项目实践,“订单式”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提升就业率;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任职,企业技术人才到高校进修,实现人才双向流通,提升创新活力。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