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无人机+风电领域=?省政协委员张歌提出了四个设想 | 两会好声音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当前,各地都在抢滩低空经济蓝海,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如何不断推动低空经济与应用场景融合创新,成为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并保持领先的关键。

1月18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提到,瞄准卫星及应用、低空经济等,抓好鹤壁卫星、安阳无人机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未来空间产业。

在省政协委员、安阳市科协主席张歌看来,在风电领域,无人机大有可为。

“截至2024年11月底,河南省装机容量14697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2273万千瓦,占比15.5%,较2023年底增加了95万千瓦。持续增加的风电设备催生了设备监测、巡检、维护等工作需求。传统人工作业方式耗时、耗力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无人机高效、灵活,在风电巡检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张歌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对此,张歌建议将无人机用于风电领域,进一步探索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并提出了以下四个应用设想:

应用一: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在风力发电场日常运行过程中,可将无人机用于定期或者不定期安全排查,及时发现非法入侵或者风电场围栏损坏等情况,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利用无人机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向控制中心提供视频反馈,也可利用无人机携带救生设备和物资到达现场进行救援,为风电场应急响应提供有效支持。

应用二:风机巡检

传统风机巡检和维护方式通常需要人力攀爬风机或通过望远镜对风机运转情况进行观测,安全风险高且诊断结果不够精确。可以将无人机与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等设备进行结合,利用专业设备对风机进行全方位拍摄和扫描,及时发现叶片腐蚀、结冰、裂纹等安全隐患。这种方式安全系数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且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此外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对图像、叶片振动频率等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和处理,生成详细准确的巡检报告,提升风机巡检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减轻人工负担,提高巡检准确性。

应用三:地形测绘与建设规划

利用无人机航拍和地面采点等方式开展地形测绘和风资源评估,生成地形图、控制网数据以及风资源评估结果。在风电场规划建设之初,可以为风电场建设可行性以及发电潜力进行评估,并选址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根据风资源分布情况和地形条件对风机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帮助风电场建设单位制定更为科学的建设方案,提升发电效率。

应用四:环境监测与优化

可利用无人机技术建设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监测风电场周边包括湿度、气压、温度在内的环境状况和气象条件,包括风切变、风速、风向在内的关键参数,及时预测极端天气,评估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帮助运营商提前预知潜在环境风险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低空经济打破了传统生产活动在地面或高空的局限性,将人类经济活动扩展到低空领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基于此张歌建议,河南相关政府部门结合我省自身产业发展情况,积极推动与各发电集团达成深层次、宽领域合作,让无人机的应用在风力发电实践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河南省低空经济“高飞”。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浏览:437
日期:2025-01-20来源:财经新闻每日财经报道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