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27日讯(记者郭松峤)3月25日至27日,备受关注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举行,政界、学届、商界共同聚焦“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主题,深入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此次论坛设置多个分会场,包括“探寻绿色发展新机遇”“拓展消费新场景”等多个经济学界关注的议题。
“企业需要进行四方面结构性调整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成为今年中国工作重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此次论坛设置探寻绿色发展新机遇议题,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就相关话题进行探讨。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当前全球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绿色债券是目前国际最主流的绿色金融工具。“为实现‘双碳’目标,要做好新型清洁能源的加法,并做好传统高碳产业碳排放的减法。这两个方面都需要金融提供更多支持。”
刘金认为,展望今后20年,预计光电、风电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巩固,推动全球装机容量加速扩大。同时,世界正在形成传统高碳排放产业必须有序转型的共识,转型金融或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在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宁高宁看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从企业层面来讲,需要进行四方面结构性调整。第一是能源结构调整,尽量少用化石能源,包括传统的碳、石油等能源,而要采用水电、风电等。第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转向尽量去消耗少量能源的产业结构。第三是基础结构转型,在技术上即使消耗能源也要比以前效率高。第四是要实现投资转型。
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介绍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型光伏发电方案。“具体实施时,可将光伏发电场地设在我国太阳辐射强烈的西北地区,输电到南方地区。以国家电网已有的实践为基础测算,比如准皖线,从准噶尔东部到皖南,距离约3000公里,投资400亿元,输送电量2亿千瓦时/天。”
朱云来说,根据测算,中国目前年发电量8万亿千瓦时,日均220亿千瓦时,需要100条这样的线路,每条线路投资400亿元,100条线路需投资4万亿元。总体看来,新型的光伏发电需要每年投资53万亿元,包括光伏面板约25万亿元,储电部分10余万亿元,输电部分4万亿元等。这一方案如果在中国成功实施,还可复制到世界其他地方,最终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全球方案。
“若要在消费占比上取得实质性提升,需要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对于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需,推动中国经济企稳发展,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多位国内外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与服务业发展状况相关。中国若要在消费占比上取得实质性提升,需要更大力度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最近两年,中国居民储蓄大幅增加事实上也反映了消费领域迫切需要解决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生育等领域的问题。要提升当期消费支出,政府还需要减轻居民支出负担。应推出基于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项目,让中国的家庭有一个更加稳定、长远、可预期的政策框架,从而稳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上海家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秋生在发言中表示,中国消费市场长期来看呈现三大趋势,即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市场、中国中产阶级将持续增长并形成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经济增长正在转向消费驱动。
“中期来看,未来5-10年中国消费市场老龄化、品质化、数字化、高端化、本土化趋势非常明显。快消品行业正在经历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范式转换。过去在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红利的驱动下,企业不太重视品质红利。随着消费者知识水平大幅提高、消费选择更加明智,流量红利会逐渐消失,企业唯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坚持产品为王,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潘秋生说。
对于如何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建议要发挥好“新型实体企业”的技术和产业链赋能作用。
第一,通过财政补贴,强化智能、绿色和农村消费动力。通过中央+地方财政配套支持,加大对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绿色家居消费、电商进农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第二,推动消费场景扩容,加快“新场景”消费。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将药品网络销售、互联网医疗纳入医疗报销范围内,建设全国统一的医疗支付与报销平台、处方流转平台。第三,将恢复消费与推广“企业网购节”等结合,提高消费能力与意愿。新型实体企业具有供应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优势,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增加供给、推动消费者扩大消费。第四,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全国统筹发放消费券。应特别面向农村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面向中小企业发放采购券,为消费复苏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