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高勇:规范与提升,河南上市公司ESG发展方向探究 | 立方大家谈

高勇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2024河南上市公司ESG报告》于近日召开的“2024中原双碳与ESG领导者大会”上发布,该报告由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大河财立方和河南上市公司协会共同完成。

作为《报告》的主要参与人之一,笔者在《报告》的编纂、在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过程中,为河南上市公司取得的成绩而欣慰,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努力的地方。河南上市公司中不乏ESG评级名列前茅的明星企业,如一拖股份、宇通客车、中航光电、许继电气、多氟多、双汇发展、平高电气、郑煤机等。但部分企业距国际发达市场上市公司的ESG治理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行业行动力、主动性不足,ESG工作进展较慢,在ESG洪流中行舟,不进则退。

为此,笔者在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对2024年发布的独立ESG相关报告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对3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电话调研和董秘面谈访问,其中包含“发布新增独立ESG报告”“连续发布独立CSR报告多年”“上市超过五年、一直没有发布独立ESG相关报告”三类上市公司。发现河南上市公司ESG工作目前面临的挑战,对上市公司、监管及管理部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期望能够切实推动上市公司提升ESG信披质量,引导更多本土企业践行ESG理念,促进ESG与公司战略、公司治理、公司发展相融合,助力河南区域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并为国家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河南上市公司ESG相关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ESG报告形式和内容的规范化挑战

河南省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ESG相关报告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CSR)”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ESG)”“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报告书”等。2023年度规范ESG专项报告(含1家可持续发展报告)数超过总报告数的一半,有了很大进步。仍有23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占总量的48.94%,根据课题组的调研,这些发布独立CSR报告的企业,对于下一年是否有发布规范ESG报告的意向时,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回答是否定的,满足于发布CSR报告的现状。

从河南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24份ESG报告来看,报告的内容存在很大差异,披露自由度很高,仅凭企业个体的理解而披露的痕迹明显,大部分企业报告内容偏定性描述,利用定量数据体现结果的意识不强,且同一事项该在哪一板块展现,不同企业的处理方法也千差万别。信息披露中定性和描述性指标较多,缺乏量化指标数据和量化指标体系,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有部分企业比较简单地披露了相关数据,缺少描述性语言和各部分的连贯和过渡,使得报告缺少整体性,也不利于外部准确了解公司的ESG工作及绩效。

(二)ESG治理和信披能力的挑战

河南上市公司中仍存在较多企业不知如何提高自身ESG的问题,披露ESG相关报告只是作为应对监管和投资者要求的权宜之计,没有系统建立企业ESG管治架构与制度体系。

多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缺乏ESG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支撑企业ESG信息披露和治理的需求。除了在认识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性,还需提升企业发布ESG报告的能力。有些企业在社会责任上做了很多工作,却因公司财务不规范、企业主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并未将其系统纳入社会责任报告。

上市公司的ESG发展需建立在一定研究和技术成熟度基础上,包含但不限于,如何设定企业ESG指标框架、如何统计和追踪、如何考核和评估等应用层面的实际需求,以及如何实现数字化动态监测、非结构化数据的转化应用等技术突破。

ESG作为可持续发展前沿工具,其指标设计、数据收集和应用分析横跨金融与经济、生态与环境、行业技术、减排降碳突破等领域,针对不同行业形成不同的影响链条。一方面,上市公司易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想积极跟随ESG市场发展和成长,但同样面临着内外ESG领域人才缺失的境况;另一方面,ESG较传统财务数据追踪具有更为多元化、跨部门和非结构化特点,上市公司在推进ESG实践时或面临ESG数据责任部门真空、数据统计链条繁杂、数据收集和评判需进一步细化分析等难题,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角色认知、组织管理效率、数据化应用深度、行业减排降碳研究与技术突破均有着不小的挑战。

(三)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挑战

ESG理论体系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提出了全面且平衡的发展需求。上市公司需要从战略高度上考量,以ESG为指导识别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的问题和机遇,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应对传统经济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尤其是高碳密集型产业高质量转型。不少上市公司本身确实存在ESG风险,成为减分项。例如较为突出的污染物排放、员工工时与权益、消费者权益、公司治理结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内部控制问题等。

对于习惯了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企业来说,转型升级绝非易事,它需要充分运用整个企业的智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要管理层统筹谋划,部分企业由于缺少对ESG工作急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因而在战略上缺少势在必行的勇气和格局。现阶段河南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已意识到ESG的重要性,但多未明确从董事会层面提出公司整体的ESG战略,建立专门的ESG治理架构,导致ESG在公司内部落地上缺少推动与执行;另一方面,由于对ESG框架规则指导性和全面性缺少深入理解,片面夸大ESG工作的成本和复杂性,战术上缺少一步一个脚印的工匠精神。大多数上市公司并未围绕自身ESG战略制定清晰的转型路径,并基于各项路径制定分阶段、可执行、清晰的行动目标。企业由于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指引,所以无法很好地实施,更无法保证ESG工作的绩效。

(四)转变思想观念的挑战

ESG倡议理论基础和内涵非常丰富,ESG工作”“对企业、对国家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客观全面准确理解ESG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并非易事。笔者对河南省内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河南中小企业对ESG存在较多理念和认识上的误区,最常见的一类是片面理解ESG,认为“ESG只关注环境保护”“ESG就是双碳、ESG就是碳中和、ESG的目标就是降碳”“做ESG就是做慈善”;另一类就是对企业ESG投入和收益的误解,认为“ESG是企业的额外成本”“ESG是企业的经营负担”“做ESG要牺牲企业的财务回报”;还有一类就是对ESG对企业的战略意义及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误解,认为“ESG理念太虚”“ESG就是报告,是表面工作”“ESG是企业的公关工具,是企业的附加活动”。这些错误的观念会对企业的ESG行动和效果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缺少正确理论的指导,企业的ESG可能流于形式,严重的可能会南辕北辙,离目标越来越远,理念和认识的转变绝非一日之功,有时仅靠中小企业自己的力量很难完成。

展望及建议

从ESG视角来看,现阶段河南省大部分上市公司尚未将ESG发展理念融入战略和管理体系之中,未能建立覆盖企业全链条、全领域、全过程的ESG管理机制,缺少激发企业内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指引,加强对上市公司ESG能力建设的指导,对开展自愿信息披露的公司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践行ESG的积极性。

(一)培育上市公司ESG发展理念,以ESG为抓手强化发展能力建设

在新形势下,传统增长动力萎缩,新的增长动力要依靠新动能发展,然而新业态、新商业、新产业对人才、技术、信息、知识等各类高端要素投入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对于具有深厚知识素养、专业性业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ESG视角来看,ESG理念的认知不足和ESG发展能力的缺失是当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参差不齐、ESG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理念宣传,提升企业对ESG的深层认知。

从监管维度,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ESG能力建设指导,提高上市公司对ESG理念的认识,帮助其了解ESG整合的有用性和必要性。具体来看,证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协会及地方相关协会等可积极组织上市公司开展ESG相关培训工作,将ESG相关培训课程及信息披露要求纳入每年的董监高培训,并设立专门的ESG培训课程,邀请主管部门及业内专家进行讲解答疑,提高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对ESG发展理念的认知,辅导更多上市公司了解ESG信息披露的普适指标内容和行业特色指标内容。

从上市公司维度,可以对ESG相关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加强ESG人才储备,提高自身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关业务人员要了解ESG管理和信息披露的方法及流程,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提高ESG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可加强与评级机构、咨询顾问服务商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并且有意识地储备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各监管部门、学术科研机构组织的ESG培训会,提高自身ESG信息披露能力,以适应未来的ESG投资生态。

(二)将ESG理念提升至战略高度,建立健全内部ESG管理架构和机制

首先,上市公司应从董事会层面加强对ESG议题的关注,自上而下推动公司内部的ESG发展。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ESG治理架构,成立ESG专门委员会或赋予相关委员会ESG职责,负责研究、制订、落实ESG工作目标、策略,审视ESG主要趋势并评估有关风险和机遇;配备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及执行人员负责ESG各维度下相关工作的管理与执行,完成ESG管理在公司各项业务的转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ESG治理水平,为对外披露ESG信息奠定基础。

其次,形成ESG发展战略,并在制定ESG发展战略时基于自身发展现状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议题,形成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并通过制定明确路径图,定期进行实质性分析,及时更新与识别企业重大ESG议题的变化情况以推动企业关键ESG绩效目标的实现。同时,设立常态化ESG管理机制,参照国内外ESG自愿披露标准,制定符合公司及行业特色的指标体系,形成常态化的ESG内部信息搜集和数据管理机制,对各维度的ESG目标的执行和达成进行实时跟踪,定期披露ESG报告,吸引ESG资本流入。

(三)加强ESG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上市公司ESG外部评价表现

上市公司可积极对标SDGS、GRI、SASB、TNFD、IFRS1、IFRS2等国际标准,遵循证监会、交易所发布的现有ESG相关政策,建立公司内部ESG信息披露框架,持续性开展ESG信息披露工作。同时,随着外部ESG评级结果对上市公司的市场融资和评价的影响不断加大,ESG信息披露质量的不足有可能会对公司股票及融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上市公司可根据国内外ESG评级机构的最新评级要求,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披露,通过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助力提升公司的国内外ESG评级。

(四)增强外部交流合作,推动ESG品牌形象打造ESG发展生态圈

上市公司ESG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内部能力提升,也离不开与外部多方主体的联动,以进一步推动公司可持续品牌形象的打造,更好地构建公司ESG发展生态圈。具体来看,一方面,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国内ESG主题论坛、展会及相关交流活动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学习参考行业领先的ESG实践经验及案例,并与ESG领域的专家、同业、媒体等进行交流,助力提升公司在ESG方面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相关合作的形式,对ESG议题下的相关关键环节进行能力提升,借助外部资源的引入加深公司对ESG实践的探索,推动构建“产、学、研”跨领域的ESG发展体系,推动相关ESG理念的实践落地,更好地帮助公司可持续发展。发挥地方上市公司协会和证券监管机构的协调服务职能,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促进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相关企业到明星企业参观考察甚至派专员到明星企业进行深入学习。同时,地方上市公司协会和监督机构可组织专门力量负责明星企业的经验汇编,打造为地方名片,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提升上市公司ESG治理与披露能力

企业践行ESG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基于国际竞争力、融资授信优惠、企业形象及上市披露等方面考量,我国头部企业多已形成较强的ESG治理与披露意识。但对于更广大的中小上市公司而言,现阶段仍普遍缺乏开展ESG管理、进行ESG披露的能力,甚至造成较大负担。建议有关部门在逐步推动上市公司进行ESG信息披露的同时,联合或鼓励标准制定机构、行业协会、学术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对企业开展能力建设活动;鼓励各行业头部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向中小企业开放技术能力等形式联合同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ESG能力建设。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浏览:282
日期:2025-01-02来源:中国财经新闻每日财经报道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