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焦点

希望之树,这样扎根渤海之滨

证券时报记者 周春媚

“咱们泰达,就是由一代代‘老开发’一锄锄,从盐碱地里犁出来的。”9月27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缩写为TEDA,音译简称“泰达”,下称“泰达”)的垦荒犁纪念广场上,一名泰达人站在垦荒犁纪念碑前向证券时报记者感慨。这座镌刻着“开发区大有希望”的犁状纪念碑,不仅是天津经开区的城市地标,也是引领全国经开区的一面精神旗帜。

时针回拨至1986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来到刚刚成立2年的泰达考察,提笔写下了“开发区大有希望”,极大鼓舞了泰达建设者们。彼时,作为第一批14个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泰达正从原天津塘沽盐场上的一片盐碱荒滩上起步。经过40年建设,如今栋栋厂房星罗棋布,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产业新城拔节而生。

在国家级经开区中,泰达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发展水平多年来保持领先,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经开区之一。40年来,这片盐碱滩如何一步步嬗变为产融协同发展的现代新城?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来到渤海之滨,解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泰达”样本。

【开荒僻壤】

以金融为支点,

探索一个开发模式

从零起步的泰达,最初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没有要国家与地方财政的一分钱,是当时全国唯一没有依靠财政拨款建设的开发区。天津经开区党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曹红钢9月27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泰达建区之初就在“不给、不管、不要”的六字方针下成长起来,即财政“不予不取”,但放手“不管”,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没有财政拨款,泰达便以金融为支点撬动开发资源,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启动资金,以滚动贷款促滚动开发,采取“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益一片”的模式,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靠自身积累的良性循环之路。负债开发,意味着每笔贷款都要还,因此必须吸引到优质项目,让投资见到回报。“40年前的中国还处于改革开放起步阶段,泰达想要吸引更多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投资,就必须遵循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律,让投资环境和国际接轨,让外商没有顾虑地来。”曹红钢说。

依托从银行借来的资金,泰达大力建设招商引资所需的基础设施。其中,作为经开区历史上的区级平台,泰达控股服务于泰达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早期的土地整理、能源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泰达控股和经开区最早是一套人马、两套牌子。我们参与并见证了泰达从盐碱荒滩到国际产业新城的转变。”泰达控股副总经理、泰达股份董事长张旺说。

得益于充分的自主权,泰达放手改革,进行了多项制度创新,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上走在了当时全国的前列。其中,最成功的突破当属推动土地制度的变革。1989年,泰达与美国MGM公司正式签订土地使用权合同,有偿出让面积5.36平方公里,出让期限为70年,成为中国土地使用权出让的首例。“这强有力地推动了泰达工业新城总体规划。最难得的是,它引发了我国宪法及土地法的修改,‘70年的土地使用权限’被成功地运用在之后的房地产中。”曹红钢表示。

先行先试,最初通过贷款获得原始开发资金的泰达不断撬动更多资源,从最初33平方公里的盐碱荒滩跃升为如今总规划面积达403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500亿元,规模占天津市的七分之一、天津滨海新区的三分之一,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栽种大树】

引进外资巨头,

打造一块招商品牌

开垦荒地、厚植土壤,目的就是吸引优质项目,让移栽的大树能够扎根生长。诞生之初,泰达遵循着“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的方针,依托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切入,被动接受外部产业转移。但是,自行车、羊毛衫、打火机等最初引进的外商投资项目分布散、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

为此,泰达极具前瞻性地提出“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的口号,并于1986年最早探索建设“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通过打造泰达招商品牌,积极引进国际领先的制造企业,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坐落于泰达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不仅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也是泰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华丽蜕变的标志。推动这一产业由小到大的关键角色,正是中国第一家以高科技为主的外商独资大型跨国公司、曾称霸全球手机市场的摩托罗拉。

1987年,在得知摩托罗拉希望在华投资建厂的消息后,泰达便以最快的速度与企业接洽。为引进项目,经开区管委会组建起一支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的团队,及时解决企业的疑问。经过长达5年的谈判,摩托罗拉于1992年以1.2亿美元完成了在泰达的投资注册手续,设立了摩托罗拉当时全球最大的手机厂。

摩托罗拉这棵“参天大树”进入泰达后,不仅将世界领先的通信和半导体技术带入天津,也让一大批天津本地企业成为其配套公司,发挥技术、人才、管理的外溢效应,辐射带动了泰达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从摩托罗拉开启的‘一只机’时代,到如今进入汽车和手机类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摄像头、电池和高端服务器等高精尖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规模已超过750亿元,拥有三星系、富联系、恩智浦、唯捷创芯等诸多优质企业。”曹红钢说。

摩托罗拉、三星、丰田、大众、诺和诺德……一棵棵外来的“大树”在泰达优质的环境中扎根生长。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泰达已累计有124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73个、设立跨国总部11家,实际使用外资700亿美元,外资为经开区贡献了约45%的税收和超七成的工业产值。

【培育森林】

发展优质企业,

构建一条产业路径

独柯不成树,独木不成林。秀丽的“大树”固然令人眼前一亮,但要想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新的投资环境,提升对外的吸引力及内生的竞争力,必须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打造厚实的产业基础,以成群的“树木”形成茂密的森林。

以1992年摩托罗拉入驻为分界线,泰达利用外资的水平明显提升,工业总产值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近乎每年翻一番。但是,居安思危方能谋长远发展,在此期间,经开区提出“科技兴区”发展战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曹红钢表示,到2007年,泰达各级各类孵化器就达到11家,在孵化企业数量245家,研发机构63家,重点培育了凯莱英、津膜科技、信汇制药、清源电动车辆、国韵生物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9%。

围绕龙头项目,开展链式招商,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泰达扮演着“总规划”“指挥家”的角色。例如在医药健康产业,围绕疫苗健康、医药制造、食品领域多措并举,延链补链强链,康希诺国际疫苗创新产业园、药明康德华北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接连落地;汽车产业方面,泰达围绕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形成了完善配套体系,汽车零部件领域配套企业超过200家,一汽丰田发动机、大众自动变速器、艾达变速器、立中车轮、锦湖轮胎、大陆汽车电子等知名企业均在泰达布局了生产基地。

提供精准支持,呵护企业成长。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泰达发挥着“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例如,对于医药企业而言,顶尖人才决定着研发能否取得突破。赛诺医疗是天津经开区高端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营产品为心脏支架。公司董事长孙箭华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企业在成长初期不仅获得了经开区的项目资金支持,而且员工落户、子女上学等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助力公司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

对于膜产业企业津膜科技而言,公司虽有技术专利优势,率先实现了市政再生水、工业再生水、自来水净化和海水淡化领域的进口替代,但公司在2004年成立之初,作为初创型中小企业在融资上存在掣肘。泰达协调工商银行经开区分行为公司提供数百万元贷款,经开区泰达信用担保中心为贷款提供融资担保,以公司的中空纤维膜专利权为质押。“这是国内较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权质押融资担保的创新性举措。”津膜科技副总经理宋辉鹏表示。

多年布局耕耘,换来了繁花与硕果。目前,泰达已形成汽车及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现代服务业“4+1”产业体系,主导产业规模占GDP比重70%左右;总计拥有17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3家A股公司及4家港股公司,在国家级经开区中名列前茅。

【繁荣生态】

增强发展韧性,

创新一套体制机制

经过40年发展,泰达已由盐碱荒滩变为一片“森林”,企业林立,产业发达。但是,随着近年来国际外部环境的变幻、科技与产业的变迁、各类区域发展平台兴起带来的政策优势相对弱化,“四十不惑”的经开区,在前行路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泰达积极破题,通过打造更加繁荣的区域生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提升自身发展的韧性与成色。

——发展多元经济主体。曹红钢表示,泰达努力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守牢外资底盘,持续做好外资企业服务,一方面抢抓外资项目新增量,另一方面积极挖掘现有外资企业再投资潜力。例如,泰达的“老朋友”诺和诺德今年追加投资40亿元,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近两年,一汽丰田在泰达增资投放新能源车型,大众自动变速器新建APP550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项目。

同时,泰达大力发展其他资本结构企业,尤其是呵护培育最有活力的、最具创新性的民营企业发展。过去,外资在泰达工业产值中的占比曾一度超过95%;如今泰达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三资并重、总量共进,外资占GDP比重50%,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分别占30%和20%左右。

——汇聚先进生产要素。正如水、土、肥等要素不可或缺,区域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技术、资金等先进的生产要素。人才与技术方面,泰达已累计引进院士51人,国家级重大科技人才工程入选者54人,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76人;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25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三心一室”总数达180家,位列全市第一。

资金方面,泰达依托深厚制造业基础和“自贸区+开发区+保税区”的叠加政策优势,蓄力发展产业金融为特色的金融服务业。例如,泰达是全国商业保理机构聚集地,拥有商业保理企业156家,资产总额1500亿元,占全国20%以上,并建成了全国唯一的保理行业创新基地——“天津商业保理创新发展基地”。“商业保理作为一种金融服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资金周转和风险管理手段,也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和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经开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漫步在泰达的街巷,时常能看到一个如田野般的绿色图标,那是泰达的标志。40年沧海桑田,泰达的发展印证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预言。而在这片大有希望的田野上,“新开发”们还在辛勤耕耘,一锄锄犁出更广阔的天地,续写泰达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浏览:919
日期:2024-10-21来源:同花顺财经要闻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