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璐
北交所是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重要平台。10月18日,记者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分论坛上获悉,截至目前,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5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一半,每家公司平均拥有22项发明专利,平均研发强度近5%,今年上半年超八成企业实现盈利。
同时,监管部门在论坛上还透露了北交所下一步改革思路。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商庆军表示,对于北交所,坚持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总体格局,立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市场工具、产品和服务,做好差异化制度安排。
据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介绍,下一步,北交所将从强化制度的适应性、创新的包容性、服务的精准性以及政策的协同性入手,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证监会:
强化“主阵地”功能发挥
商庆军表示,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和新三板持续深化改革、稳步健康发展,吸引了一批创新属性优、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业,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及下一步工作,商庆军表示,证监会将狠抓新“国九条”的落地见效,不断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推动北交所、新三板高质量发展,提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
一是着力强化“主阵地”功能发挥。对于北交所,坚持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总体格局,立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市场工具、产品和服务,做好差异化制度安排,继续推进《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地。
二是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投资价值。一方面,持续把好“入口关”,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特点,研究推动将北交所创新性评价体系化、制度化,围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认可等方面,通过设置定量标准、明确创新类型及负面情形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强化信息披露要求,支持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延链补链强链、聚焦科技创新的优质企业发行上市,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加强对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引导,强化上市公司及“关键少数”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公司治理规范性,尊重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更好运用分红、回购等方式回馈投资者。认真落实“并购六条”要求,支持上市公司运用各种资本市场工具做强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投资价值。
三是推动投资端与融资端均衡发展。市场制度建设在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前提下,要更多考虑投资者需求;各项监管安排在维护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的基础上,要更好保护投资者权益。认真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精神,引导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深度参与,塑造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生态。与此同时,发挥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全链条”优势,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优化全过程支持政策,吸引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耐心资本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四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把强监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立好规矩、划好红线、打牢基础。要紧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对财务造假、资金侵占、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从严打击,让敢于越界者痛吃苦果,持续净化市场风气。对各类风险加强预研预判、持续跟踪监测,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维护市场稳定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北交所:
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周贵华表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落实科技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展望未来,北交所有基础、有潜力、有责任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一是强化制度的适应性。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评估完善发行上市机制、优化融资并购安排、丰富产品工具体系,支持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上市发展。
二是强化创新的包容性。立足实际,适应科技创新发展规律,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在制度机制和理念上提升对创新的包容度,同时坚持严监严管,完善配套风险防控措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三是强化服务的精准性。坚持“开门服务、直达服务、精准服务”理念,完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内容,进一步促进投融资对接,引导行业机构积极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更好支持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四是强化政策的协同性。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壮大耐心资本、拓宽创投退出渠道、营造良好司法环境等方面加强与各方的协同,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汇聚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